《蜀中九日》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蜀 中 九 日 唐 /王 勃 九 月 九 日 望 乡 台 ,他 席 他 乡 送 客 杯 。人 情 已 厌 南 中 苦 ,鸿 雁 那 从 北 地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地(běi dì)的意思:北方地区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九日(ji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形容事物转瞬即逝。
南中(nán zhōng)的意思:指南方的中部地区,也指南方。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九月九(jiǔ yuè jiǔ)的意思:九月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日期,也指九月九日。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的意思: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注释
- 九月九日: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有登高赏景的习俗。
望乡台:登高远望故乡的地方。
他席:别的宴席,此处指送别的宴会。
他乡:异地,非故乡的地方。
人情:人们的情感,此处指诗人自己的感受。
厌:厌倦,不满意。
南中:南方,这里指诗人的贬谪之地或远离故乡的地方。
苦:困苦,艰难。
鸿雁:大雁,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象征。
那从:为何,哪里。
北地:北方,通常指诗人的故乡或故国。
- 翻译
-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远望,身处异乡在别宴上为客人举杯送别。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的困苦生活,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飞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上高台,远望家乡的情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南方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他席他乡送客杯"一句,表明诗人在异乡遭遇别人的款待,但这种款待也难以消除内心的寂寞。"人情已厌南中苦"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南方生活的不满和痛苦感受。
最后两句"鸿雁那从北地来",通过大雁的迁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北方家乡的向往。古代常有以雁传书或寄托思念的情怀,这里则是直接将大雁的南飞视为北方信息的传递者,强化了对故乡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南中生活与北地家乡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远方家园的无限眷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