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又 呈 吴 郎 唐 /杜 甫 堂 前 扑 枣 任 西 邻 ,无 食 无 儿 一 妇 人 。不 为 困 穷 宁 有 此 ,只 缘 恐 惧 转 须 亲 。即 防 远 客 虽 多 事 ,使 插 疏 篱 却 甚 真 。已 诉 征 求 贫 到 骨 ,正 思 戎 马 泪 盈 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妇人(fù rén)的意思:指女子的仁慈和温柔,也形容妇女的善良和宽厚。
恐惧(kǒng jù)的意思:形容因为过去的恐惧经历而对类似的事情产生畏惧心理。
困穷(kùn qióng)的意思:指贫困、贫困困难。
扑枣(pū zǎo)的意思:形容心跳得很快,非常激动或紧张的样子。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西邻(xī lín)的意思:指邻国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远客(yuǎn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的人,特指离开家乡在外地寄居或旅行的人。
征求(zhēng qiú)的意思:征求是指向他人寻求意见、建议或帮助。
正思(zhèng sī)的意思:正确的思考方式或态度
只缘(zhī yuán)的意思:只因为身处在这座山中
- 翻译
-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 注释
- 扑枣:击落枣子。
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
扑:打。
任:放任,不拘束。
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不为:要不是因为。
困穷:艰难窘迫。
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
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
恐惧:害怕。
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
亲:亲善。
即:就。
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防:提防,心存戒备。
一作“知”。
远客:指吴郎。
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甚:太。
征求:指赋税征敛。
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戎马:兵马,指战争。
盈: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妇人在堂前扑打枣子,生活贫困但仍旧保持着一份坚守和自尊。诗中通过对妇人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不易,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孤独。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这两句直接设置了一个贫穷但独立自尊的妇女形象。"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表示她虽然生活艰难,但更害怕的是孤独和未来的不确定,所以愿意与邻里保持一定的联系。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这两句则写出了妇人对外界的警惕,尽管她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还是会认真地修理围栏,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生活空间。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最后两句表达了妇人的内心世界,她已经把自己的贫穷状况告诉了别人,而她内心的忧虑和悲伤如同即将爆发的泪水,充满了她的衣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妇女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自我保护的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鱼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拟西北有高楼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