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yǒu
xiānqín / shījīng

shānyǒuyǒuhuá
jiàndōunǎijiànkuángqiě

shānyǒuqiáosōngyǒuyóulóng
jiànchōngnǎijiànjiǎotó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扶苏(fú sū)的意思:指扶持、培养有才华的年轻人。

狡童(jiǎo tó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的年轻人。

狂且(kuáng qiě)的意思:形容人行为狂妄而且冒失。

桥松(qiáo sōng)的意思:形容桥梁稳固,不易倒塌。

游龙(yóu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地行动。

子都(zǐ dōu)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表示时间的流逝。

子充(zǐ chōng)的意思:指人才充实,能力出众。

注释
扶苏:树木名。
一说桑树。
隰:洼地。
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
且:助词。
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
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一说为狡狯的少年。
注释2

①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②隰(xí席):洼地。华:同“花”。

③子都:古代美男子。

④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词。一说拙、钝也。

⑤桥:通“乔”,高大。

⑥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⑦子充:古代良人名。

⑧狡童:姣美的少年。

翻译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赏析

《山有扶苏》为《郑风》的第十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诗序》说,“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玄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解说完全是曲解了诗意。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二说似乎都较牵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有一定道理。而宋儒朱熹则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说倒比较接近诗旨。所谓“戏”,即俏骂之意。至于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道学家的偏见,因为在他看来,《郑风》中的所有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关于诗中所写的情景,读者不妨作这样的想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处,一对恋人约定在此幽会。姑娘早早就来了,可是左等右等却不见心上人来。最后,姗姗来迟的爱人总算见着了,姑娘心里当然很高兴,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样的良人,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啊!处于热恋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欢会中的愉悦的心情,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俏骂,更能表示他们的亲密无间。小儿女的情态在诗中确实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至于诗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四句,读者大可不必当真,以为是恋人约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说:“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此诗中的起兴就属于这种性质。当然,无论是高山上长的扶苏树、松树,还是水洼里盛开的荷花、红蓼,这些美好的形象,从烘托诗的意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作用的。

鉴赏

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兔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的行为,借以比喻人间社会现象。开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用山上的扶苏草和隰中的荷花形容美好之事充满眼前,但紧接着“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却表明没有看到应该看到的贤者,却只看到那些狂妄自大的人,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后半阕同样,以“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描绘出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画面,但随后的“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则继续表达对社会上的伪善之人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中应有的社会秩序与现实生活中的差距所产生的忧虑和批判。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舟次洚水口·其二

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

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

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

那堪正水宿,城柝复萧萧。

(0)

戏马台·其二

芒砀吞大泽,台上起悲风。

汉世人心属,君王马步工。

孤城苍树断,野戍暮烟空。

独有彭门会,高秋怀宋公。

(0)

将至故园志喜

自予出京国,迢递望山阿。

客路厌风水,丘园寄薜萝。

枫林青岸合,桂浦白云多。

试问长堤草,年年奈别何。

(0)

安期岩·其二

长谣白雪曲,一扣紫岩扉。

陟磴岚随杖,搴萝翠滴衣。

瑶华纷可掇,仙峤望中微。

海上三清鸟,传书几岁归。

(0)

浮丘仙洞歌

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

林里时藏蓬岛路,城头半出羽人家。

羽人家住朱明日,却辟此丘为户牖。

邀客常教白鹤迎,烧丹却倩青龙守。

丹池别后依然在,琪树种来皆已大。

海阔全凭一鸟度,天空不遣片云碍。

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濛濛。

今日丘林带城郭,惟馀海月一片挂长松。

眼见碧水又飞尘,令人却忆扶桑东。

扶桑枯海水竭,仙人缘鬓翻成雪。

赵客梦中啼翠羽,葛公坟上飞黄蝶。

物外之谈诚恍惚,世间何事无消歇。

层城瑶池不足游,我欲乘龙何处求。

纵使千年归一度,不如日饮美酒扬清讴。

(0)

双节篇

严霜一夕殒庭梧,洞房风凄兰蕙枯。

含啼两两谁家姝,中夜起坐泣故夫。

昔事君子结发娱,百年生死同衾襦。

奈何辞君岁月徂,荆花零落委路衢。

不惮从君下黄垆,一身俯仰多艰虞。

上堂吞声奉老姑,下堂呱呱抚诸孤。

大妇善哭崩城隅,小妇香泪纷鲛珠。

中庭灯影伴将雏,后园啼杀羁栖乌。

吁嗟二妇烈士徒,青春誓志白首俱。

金石可毁节难渝,冰日皎洁双璠玙。

朱颜岂受粉黛污,绣闼实使纲常扶。

史家列传增烦纡,吁嗟二妇良女模。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