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 阁 夜 唐 /杜 甫 恍 惚 寒 山 暮 ,逶 迤 白 雾 昏 。山 虚 风 落 石 ,楼 静 月 侵 门 。击 柝 可 怜 子 ,无 衣 何 处 村 。时 危 关 百 虑 ,盗 贼 尔 犹 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虑(bǎi lǜ)的意思:形容人思虑繁多,忧虑重重。
盗贼(dào zéi)的意思:指盗贼行为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即使是做坏事,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原则。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击柝(jī tuò)的意思:用木槌击打柚木,指用力敲打。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逶迤(wēi yí)的意思:曲折、蜿蜒。
无衣(wú yī)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没有足够的衣物。
- 翻译
- 夜晚的寒山显得模糊不清,白雾弥漫使其更加昏暗。
山中空旷,风吹过石头落下,寂静的楼阁月光直照入门扉。
敲更人声凄凉,似乎是个可怜的孩子,他身无寸缕不知来自何村。
时局动荡,忧虑重重,盗贼仍然存在,令人担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山村景象,充满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恍惚寒山暮,逶迥白雾昏。” 这两句通过恍惚与逶迥两个字眼生动地描绘出秋夜山村中的一种迷离与朦胧感,给人以诗意盎然之美。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山谷空旷,风声过处,如同石头滚落;而居所的楼阁则是宁静的,月光悄然流入门槛,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寂氛围。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击柝,即夜晚守更的人敲打木梆以报时,这里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诗人看到的是一个无衣的孩子,令人生出怜悯之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时局动荡,国家多忧,诗人内心充满了忧虑。而在这样的时刻,盗贼依然存在,社会秩序仍未得到有效维护,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状况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