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巴 南 舟 中 夜 市 唐 /岑 参 渡 口 欲 黄 昏 ,归 人 争 流 喧 。近 钟 清 野 寺 ,远 火 点 江 村 。见 雁 思 乡 信 ,闻 猿 积 泪 痕 。孤 舟 万 里 外 ,秋 月 不 堪 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归人(guī rén)的意思:指回归故乡或回归原来的状态。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泪痕(lèi hén)的意思:泪痕是指因为悲伤或哭泣而留下的痕迹。
里外(lǐ wài)的意思:指内外两个方面,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乡信(xiāng xìn)的意思:指乡村之间的书信往来。也用来比喻亲友之间的书信往来。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 注释
- 渡口:河边供人渡过水面的地点。
黄昏:傍晚时分,日落前后。
归人:回家的人。
争渡:急于渡河,互相竞逐。
喧:吵闹,声音大。
近钟:附近寺庙的钟声。
清野寺:位于野外的清净寺庙。
远火:远处的灯火。
江村:江边的村庄。
见雁:看见大雁。
思乡信:思念家乡的书信,雁常被古人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
闻猿:听见猿猴的叫声。
积泪痕:因思念而积累的眼泪痕迹。
孤舟:孤独的一只小船。
万里外:极远的地方,形容远离故乡。
秋月:秋天的月亮,常引申为引发思乡之情的景物。
不堪论:不忍心或无法去谈论,此处指触景生情,难以言表。
- 翻译
- 渡口边已是黄昏时分,归家的人们争相渡河,一片喧闹。
不远处的野寺传来清晰的钟声,远处的灯火点缀着江边的村落。
看到大雁南飞,便想起家乡的书信,听到猿猴的啼叫,泪水不禁沾湿衣襟。
孤独的小船漂泊在万里的异乡之外,秋夜的明月让人不忍多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渡口场景,归人争相渡河,声响喧闹。近处是清幽的野寺钟声,而远处则有江村的炊烟点点。诗人看到大雁,联想到家信,又听到猿啼声而感伤,留下泪痕。最后,孤独的小舟在万里之外,对着秋月,不忍心去论说。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和旅途寂寞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孤独与感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雷氏子推迹石鼓为隶古定圣俞作长诗叙之诸公继作予亦继其后
结绳既亡书契出,文字变化尤倏忽。
太山七十有二代,遗事昏昏万无一。
岐阳石鼓起晚周,宣王之诗史籀笔。
天下金石凡几存,此当为甲彼皆乙。
体势鸟迹杂蝌蚪,词章车攻与吉日。
六书既废小雅缺,能使兼存此其实。
韩公昔尝歌感激,若弦周诗播琴瑟。
雷生今复隶古定,如破鲁璧传简帙。
道之难行乃若兹,二千年间能事毕。
先王亲用必贵本,流俗玩文因丧质。
此虽于今似不急,岂不班班见儒术。
藏之天府自其所,大训河图亦何物。
会稽群玉久冥寞,漆简韦编尚彷佛。
昔人虽死名不朽,智者能为巧当述。
太学先生事起废,诵此勤勤救埋没。
会令永与天壤传,不比酒诰俄然失。
《雷氏子推迹石鼓为隶古定圣俞作长诗叙之诸公继作予亦继其后》【宋·刘敞】结绳既亡书契出,文字变化尤倏忽。太山七十有二代,遗事昏昏万无一。岐阳石鼓起晚周,宣王之诗史籀笔。天下金石凡几存,此当为甲彼皆乙。体势鸟迹杂蝌蚪,词章车攻与吉日。六书既废小雅缺,能使兼存此其实。韩公昔尝歌感激,若弦周诗播琴瑟。雷生今复隶古定,如破鲁璧传简帙。道之难行乃若兹,二千年间能事毕。先王亲用必贵本,流俗玩文因丧质。此虽于今似不急,岂不班班见儒术。藏之天府自其所,大训河图亦何物。会稽群玉久冥寞,漆简韦编尚彷佛。昔人虽死名不朽,智者能为巧当述。太学先生事起废,诵此勤勤救埋没。会令永与天壤传,不比酒诰俄然失。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6867c6c93aba608987.html
寄张宜
张君于福乐,先进野人也。
曩者吾见之,大惊彼何者。
须眉交苍白,被服必儒雅。
故善殷周间,不居王郑下。
诸士多及门,之子独在野。
食有脱粟饭,出无款段马。
乡闾行虽高,时俗知亦寡。
昨闻修庠序,造士系陶冶。
斯人宜聘起,可以专楚槚。
养贤须勤渠,风教随用舍。
望君万里馀,谁谓我心写。
送李才元
车马何赫奕,观者更叹息。
富贵归故乡,任州二千石。
赐金为亲寿,衣锦供子职。
里闬纳华驷,公堂列严戟。
地兼百城会,众有万户籍。
指撝吏奔走,宣布民悦怿。
丈夫虽非通,岂负稽古力。
怀章过故人,笑别见颜色。
吾徒若匏瓜,长繫惭不食。
赠君当何言,有信勉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