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辱(bù rǔ)的意思:不辜负,不辱没。表示不辱使命,不辜负期望。
称作(chēng zuò)的意思:称为、被称为
痴汉(chī hàn)的意思:指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非常执着或痴迷的人。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君亲(jūn qīn)的意思:指君主和亲属之间的关系,表示亲近而尊贵的关系。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流年(liú nián)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辱身(rǔ shēn)的意思:指因自己的行为、言论或处境而丢失了尊严、受到侮辱或损害自己的身份地位。
善人(shàn rén)的意思:指为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
闻知(wén zhī)的意思:得知、听说
物我(wù wǒ)的意思:物我,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须知(xū zhī)的意思:必须知道的事情或要点
作善(zuò shàn)的意思:做善事,行善行。
- 注释
- 坐阅:经历。
流年:岁月。
七旬:七十岁。
忧道:忧虑道义。
忧贫:忧虑贫穷。
肯教:甘愿让。
世指:世人的眼光。
痴汉:痴傻的人。
乡称:乡亲们的称呼。
固应:自然应该。
忘物我:忘记自我与外界。
负:辜负。
君亲:亲人。
知进须知退:懂得进取也需懂得退让。
庶得:或许能够。
终全:最终保全。
辱身:侮辱自己的名声。
- 翻译
- 我已经度过了七十个春秋,过去一心追求道义而非贫穷。
即使世人笑我痴傻,我也只愿乡亲们称赞我是好人。
年老后本该忘记自我与他人,回家怎能辜负亲人期待。
我深知进与退的道理,希望能最终保全名声,不受侮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属于自我反思与人生哲理的抒发。开篇“坐阅流年已七旬”,表明作者坐在那里回顾自己已经度过了七十个春秋,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总结,也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豁达的情感。
“从前忧道不忧贫”,说明诗人过去更多担心的是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而非物质的贫富。这里的“忧道”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品格与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对外界物欲的超脱。
接着,“肯教世指为痴汉, 只愿乡称作善人”,显示出诗人愿意被后人认为是愚昧无知,只要能够在家乡被誉为好人。这里的“痴汉”与“善人”,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也映射出他对名誉与评价的看法,即宁愿选择真诚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平凡之人。
“老去固应忘物我,归来岂是负君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迈后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心境。这里的“忘物”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放弃,更是内心精神上的超脱。“归来”指的是回到故乡或自然状态,“岂是负君亲”则是在表达一种对家族与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认为自己的选择并非背离了这些责任。
最后,“尝闻知进须知退, 庶得终全不辱身”,则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总结。这里引用了“知进退”的思想,强调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要有明智的选择,以保全自己的名节。这一句也反映出诗人的深刻认识:真正的人生智慧,不仅在于向前迈进,更在于适时的收敛与守护。
综观全诗,吴芾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他不再执着于世俗的成就,而是更加看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及在乡土中的简单生活。这样的思想,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一乐堂为章丘教谕方君子大赋
乌山一脉青如龙,山前郁郁佳气钟。
方家有堂䇄当中,堂中乐事应无穷。
白头二老肃以雍,年华七帙颜犹童。
膝下诸郎笃友恭,埙篪迭奏諠春风。
灵椿谖草长青葱,荆花棣萼尤纤秾。
此乐由来世罕逢,君家得此谁能同。
况有白眉双阿戎,文章五采称人雄。
伯兮身已凌层空,仲也气亦吞长虹。
龙章不日膺褒封,兹堂乐事当益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