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儿仅十三,少者乃十二。
兴者任其兴,废者任其废。
大一(dà yī)的意思:指年龄或资历较小的人。
斗大(dǒu dà)的意思:形容大小、体积或面积非常大。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洪涛(hóng tāo)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洪水。
庞公(páng g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庞大宏伟,规模巨大。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团焦(tuán jiāo)的意思:形容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毋乃(wú nǎi)的意思:不是,不要
晓人(xiǎo rén)的意思:明理、通情达理的人
一团(yī t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杂乱无序,没有条理。
一旦(yī dà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引起重大的变化或后果。
有身(yǒu shēn)的意思:有身指有身份、有地位、有职位。
占毕(zhàn bì)的意思: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授产儿辈作》其二,通过描述一个年仅十三或十二岁的小儿学习占卜,却对人世之事一无所知的情景,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深思。
首句“仲儿仅十三,少者乃十二”,点明了小儿的年龄,显示出他们还处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接着“颇解学占毕,不晓人世事”描绘了他们虽然开始学习占卜,但对复杂的人世间事物一窍不通的状态。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孩子们初涉知识世界的天真与好奇,也暗示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旦付以家,毋乃为之累”一句,表达了对将孩子过早地赋予家庭责任的担忧,担心他们还未能成熟到承担家庭重担的程度。这反映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谨慎态度,以及对他们在社会角色转换时可能遇到困难的预见。
“吾患在有身,况彼儿女计”进一步强调了作为父母的忧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担忧,更是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这里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子女独立性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的思考。
“兴者任其兴,废者任其废”则提出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理念,主张顺应孩子的兴趣发展,允许他们在兴趣所在的地方自由探索,同时也接受他们在某些领域可能的放弃或失败。这种观点鼓励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最后,“何必学庞公,尽抛洪涛内。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以庞公为例,庞公是古代隐士,此处可能暗指过度追求隐逸生活或逃避现实的态度。诗人借此提醒,不应过分追求远离尘嚣的生活,而应面对生活的广阔天地,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通过“斗大一团焦,宽然若天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广阔可能性的向往和对困境中寻找希望的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王世贞对子女教育的深刻思考,也蕴含了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客有黄金共璧怀,如何不肯赎奴回。
今朝且尽穹庐酒,后夜相思无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