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诗人梁鼎芬之手,名为《课儿联》的第七百六十三篇。在诗中,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遗老的哀伤与世事变迁的无奈。
“洒涕成遗老”,开篇即以“洒涕”二字,形象地描绘出遗老们因历史的沧桑巨变而流下的泪水,他们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情感的寄托者,却也成为了时代的过客。“遗老”一词,不仅指代那些经历了旧时代的人们,更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伤心得几人”,紧随其后,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这一句不仅是对遗老们的同情,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感慨。在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的背景下,能够真正理解并共情于遗老们的伤痛之情的人又有多少呢?这句诗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漠,引发读者对人生、历史、情感的深层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中温情与冷漠的对比。梁鼎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历史长河中的众生相,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个体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六月菊以夏中破萼至秋晚枝条虽苍劲而花色灼
九月菊偏与秋霜宜,六月不受炎暑欺。
秋霜似同君子操,岁寒相遇长相好。
暑不与贞士谋,杨燥怒煌如相仇。
要之二菊所遭有难易,夏居其难秋若居其易。
君不见当年秦焰焦中州,儒坛处处同荒丘。
独余商山老人在,高卧林泉节不改。
平生不识咸阳门,晚随币聘来汉京。
欲兴诗书谈王道,再使风俗还归治古淳。
我评此花似此老,傲暑凌寒无不可。
种之阶庭今几年,我自识花花识我。
粤从夏五开敷到残秋,更与黄花为辈俦。
嗟哉黄花非辈俦,老行难逐少年游。
此菊当为菊中第一流。
《六月菊以夏中破萼至秋晚枝条虽苍劲而花色灼》【宋·家铉翁】九月菊偏与秋霜宜,六月不受炎暑欺。秋霜似同君子操,岁寒相遇长相好。暑不与贞士谋,杨燥怒煌如相仇。要之二菊所遭有难易,夏居其难秋若居其易。君不见当年秦焰焦中州,儒坛处处同荒丘。独余商山老人在,高卧林泉节不改。平生不识咸阳门,晚随币聘来汉京。欲兴诗书谈王道,再使风俗还归治古淳。我评此花似此老,傲暑凌寒无不可。种之阶庭今几年,我自识花花识我。粤从夏五开敷到残秋,更与黄花为辈俦。嗟哉黄花非辈俦,老行难逐少年游。此菊当为菊中第一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1767c695ba433c8209.html
霓裳中序第一·凭高快醉目
凭高快醉目。
翠拂遥峰相对簇。
千丈涟漪泻谷。
爱溶漾坠红,染波芬馥。
何人笑掬。
想温泉、初卸绡彀。
春风荡,六宫丽质,那日赐汤沐。
双浴。
绣凫飘逐。
恍记展、江南数福。
而今鬓边渐鹄。
阮洞音稀,懒访仙躅。
紧船桥畔宿。
听静夜、冷冷奏曲。
长安远,渭流香腻,暗忆晓鬟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