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远非吾事,柔遐藉国灵。
《宴西洋博尔都噶里雅国使臣》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宴西洋博尔都噶里雅国使臣》。诗中描绘了接待外国使臣的场景,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外交礼仪与文化自信。
首句“越纪一来庭”,描述了外国使臣跨越遥远的地域来到朝廷,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情。接着“条枝隔大溟”一句,以“条枝”比喻使臣的国家,通过“大溟”(大海)象征着两国之间的距离,形象地展示了地理上的遥远。
“度能遵礼典,名未著山经”两句,表明使臣能够遵循中国的礼仪规范,但其国家并未在山经(古代记载地理、历史、神话等的书籍)中留下记载,这既是对使臣身份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勤远非吾事,柔遐藉国灵”则表达了接待外国使臣并非为了追求远方的功利,而是借助国家的力量展现文明与和谐。这里“国灵”指的是国家的精神与文化,强调了通过礼仪和文化来增进两国友谊的重要性。
最后,“指南漫须赐,彼自解瞻星”两句,意为指引方向的指南针虽可赠予,但真正的方向在于使臣自己对天体的观察与理解。这里巧妙地将指南针与天文学联系起来,寓意通过科学知识和自我探索来理解世界,同时也暗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先进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外国使臣的礼遇与尊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外交礼仪、文化自信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