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邻家(lín jiā)的意思:指与自己家相邻的家庭,也泛指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家。
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高耸的台阶或台地,也用来比喻高处或高位。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戍客(shù kè)的意思:指在边疆戍守的士兵或官员。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征人(zhēng rén)的意思:招募人才,征集人才。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李陵台(lǐ 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离别和远行。
- 鉴赏
这首《捣衣曲》由清代诗人金序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愁。
首句“征衣捣罢立徘徊”,开篇即以捣衣这一传统动作引入,女子在完成为远行丈夫准备衣物后,站在原地犹豫不决,这不仅表现了她动作的结束,更暗示了情感的延续与复杂。捣衣的动作象征着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而“立徘徊”则形象地刻画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既想将衣物寄给远方的丈夫,又因未知的离别与战事而感到忧伤与不安。
次句“欲寄征人意转哀”,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她想要通过衣物传递对丈夫的思念与关怀,但这种行为反而加剧了她的哀愁。这种哀愁并非简单的离别之痛,而是包含了对战争的忧虑、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丈夫安危的深深挂念。
第三句“昨日邻家归戍客”,引入了一个对比的场景。邻家的戍客归来,意味着有人从战场回到了家园,这不仅带来了暂时的安宁与团聚的希望,也反衬出主人公所处的孤独与等待的痛苦。戍客的归来与主人公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加重了她内心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道郎又过李陵台”,以李陵台这一历史典故作为背景,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悲剧色彩。李陵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战场遗址,常被用来象征战争与牺牲。这句话暗示了主人公的丈夫可能再次踏上征途,前往未知的战场,预示着新的离别即将到来。通过“又”字,强调了这种离别的频繁与不可避免,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整体而言,《捣衣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场景设置,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愁,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是清代闺怨诗中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其二
日人行新法,中国始遣使。
华民我自辖,诸国不得视。
彼非不欲尔,实亦势所至。
来者更五公,交涉略可志。
吾初检案牍,抄撮取关系。
会以事不竟,讫未就编次。
又观图书馆,典籍亦略备。
尽蒐为目录,颇足资考异。
迁延顾莫往,尤未坠此意。
朱亥故里.即朱仙镇
晋鄙虽宿将,畏秦避其锋。
一军次荡阴,莫救邯郸攻。
信陵盔符至,犹恐众未从。
奋椎夺其军,朱亥真英雄。
遂使信陵君,名震崤函东。
悠悠晋鄙辈,何足谋成功。
驱车夷门下,敬问七十翁。
如今风尘内,可有人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