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地节候迟,顿使花信改。
香后坞旁桃,荣共溪边䈚。
蓓蕾(bèi lěi)的意思:指花朵刚刚长出来的嫩芽,比喻事物刚刚开始发展或者人的才能初露端倪。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得名(dé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字或称号
地节(dì ji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强硬,不受诱惑和压力的侵蚀。
风则(fēng zé)的意思:风吹则动,比喻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节候(jié hòu)的意思:指节气的变化和天气的转暖。
蜡梅(là méi)的意思:比喻不畏严寒,能在寒冷的冬季中开花结果的植物。也用来形容坚强不屈的精神。
腊月(là yuè)的意思:指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它是中国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也是传统农耕社会的冬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岁末年终的气氛和情绪。
梅腊(méi là)的意思:形容梅花开放的季节,寓意春天即将来临。
名实(míng shí)的意思:指事物的名义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宿雪(sù xuě)的意思:宿雪指在寒冷的冬天,雪在地面上停留很长时间,不容易融化的现象。引申为某种事物或情况长久存在、不易改变。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无藉(wú jiè)的意思:没有借口或理由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相称(xiāng chèn)的意思:指合适、相符合。
腰支(yāo zhī)的意思:指支撑腰部的东西,比喻关键的支持或依靠。
有待(yǒu dài)的意思:表示需要等待或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事情。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不相称(bù xiāng chèn)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不相配、不协调、不相宜的关系。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蜡梅在严冬中的独特风姿。诗人首先点明蜡梅在腊月盛开的独特时令,强调其得名的原因。接着,通过“朔地节候迟”一句,巧妙地将蜡梅与北方寒冷的气候联系起来,暗示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诗人运用“顿使花信改”描绘出蜡梅打破常规,提前绽放的景象,赋予了蜡梅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宿雪封腰支,和飔绽蓓蕾”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蜡梅在积雪覆盖下,微风轻拂间,花朵逐渐绽放的动态美。诗人通过“香后坞旁桃,荣共溪边䈚”对比,不仅突出了蜡梅在严冬中独放异彩的坚韧生命力,也暗示了其香气与春日桃花、溪边野花的和谐共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最后,“花师并无藉,春风则有待”表达了蜡梅虽能在严寒中独立绽放,但最终仍需春风的降临才能达到完全的繁荣。这既是对蜡梅生存状态的描述,也是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名实不相称,知音幸勿罪”则流露出诗人对蜡梅因时令差异而未能完全展现其美丽可能带来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欣赏和理解蜡梅之美的读者的宽容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更替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