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之道颇散,不弹理弥深。
- 鉴赏
这首诗《听琴》由宋代诗人岑宗旦所作,通过“琴中太古意,方外无为心”两句开篇,表达了琴乐与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的融合。琴声仿佛能传达出远古的意境和道家的无为精神,暗示着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宇宙真理的体现。
“弹之道颇散,不弹理弥深。”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琴乐的奥妙。在演奏时,琴声的流动和变化展现出一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而当停止演奏时,留下的却是更为深远的思考空间。这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内在张力,也暗含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智慧,即在行动与静止之间找到平衡,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所以陶元亮,何须弦上音。”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例子,强调了音乐并非获取知识或满足感官享受的唯一途径。陶渊明作为一位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诗人,他的生活哲学与这首诗中的观点相契合,即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满足,往往来自于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入探索,而非外界物质的追求。因此,即使没有琴声,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听琴的体验,探讨了音乐与哲学、自然与内心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智慧启示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夏日江渎亭小饮
飞槛枕溪光,欢言客遍觞。
暂云消树影,骤雨发荷香。
辛臼橙齑熟,庖刀脍缕长。
蘋风如有意,盈衽借浮凉。
送驾部俞员外良孺知江州
朝弁辞清晓,斋艎汎暮秋。
官华飞雉省,地剧左鱼州。
湓水遥浮郭,天章近占楼。
知君乘月夕,不浅是风流。
省判李度支硕相过叙别兼述感怀
君趋召节向中台,我滞边州未得回。
头白羞论天下事,眼青欣举故人杯。
池蛟得雨鳞先动,霜隼乘风翅始开。
见上若询颇牧将,为言儒帅果非才。
奉和圣制清明
解律调元品汇春,青阳右个启初辰。
庖烟息禁农耕盛,蚕器增修岁务新。
迟日东门催柳色,微寒南陌敛车尘。
柏梁侍从瞻天什,拜手赓歌轧思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