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花双港静,莲叶一舟轻。
鯈鱼方自乐,鸥鸟不须惊。
拥鼻蓬窗底,翛然午吹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心中的平和与满足。
“蘋花双港静”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蘋花,即水生植物,常出现在河流、湖泊中,它们在江面上轻摇,给人以宁静之感。双港则可能指的是两条小溪或是江中的两个平静部分,它们的交汇处,水波不兴,显得格外安详。
“莲叶一舟轻”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宁静。莲叶大而且薄,可以覆盖一只小船,这里既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诗人乘坐的舟轻盈,仿佛与水面融为一体。
“白石波间走”和“青山路外行”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行动轨迹。白石可能是江中的岩石,或是岸边的石块,波间走则指的是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前进。而青山路外行,则表明诗人不仅是在水上旅行,也在陆地上探索,这两句构成了动静结合的意境。
接下来的“鯈鱼方自乐,鸥鸟不须惊”则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鲫鱼悠然自得,不受外界干扰;而鸥鸟(一种水鸟)也不需要惊慌逃窜,这说明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拥鼻蓬窗底,翛然午吹生”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舟中享受清风之景象。蓬窗是古代船只上的小窗户,午时的微风轻拂过水面,再通过窗户传送进舱内,使得整个人都沉浸在这份凉爽与舒适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投射,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且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
今年客路逢寒食,村落无烟春寂寂。
荒冢累累人不识,芳草凄凄吐花碧。
麦饭一盂酒一滴,哀哀儿女春衫湿。
我过其傍因太息,有坟可酹何须泣。
干戈满地边云黑,路傍多少征人骨。
又随芳绪生,看翠霁连空,愁遍征路。
东风里,谁望断西塞,恨迷南浦。
天涯地角,意不尽、消沈万古。
曾是送别长亭下,细绿暗烟雨。何处。
乱红铺绣茵,有醉眠荡子,拾翠游女。
王孙远,柳外共残照,断云无语。
池塘梦生,谢公后、还能继否。
独上画楼,春山暝、雁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