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成欢(chéng huān)的意思:指人的情感由悲痛转为欢喜。
高丘(gāo qiū)的意思:高丘是指高耸的山丘,比喻地位或才能出众。
进步(jìn bù)的意思:指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取得积极的进展或提升。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蒙叟(méng sǒu)的意思:指年老而智慧深沉的人。
谋国(móu guó)的意思:为国家谋划策略,筹谋国家大事。
鲵桓(ní huán)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不正派,不守道义。
疲薾(pí ěr)的意思:形容精神疲劳,筋疲力尽。
圣泽(shèng zé)的意思:指圣人的恩泽或神圣的庇佑。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悬知(xuán zhī)的意思:指对某事情的结果或者真相心中没有底,感到担忧或者不安。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早为(zǎo wéi)的意思:早就做了某事,表示事情早已完成或早已发生。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和谢少傅晚步见寄之韵》。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谢少傅一同散步的情景,以及对谢少傅寄来的诗作的回应。
首句“疲薾悬知进步难”,表达了诗人感到身心疲惫,似乎难以再进一步的感慨。接着,“十年学道得鲵桓”一句,透露出诗人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修行,虽有所得,但仍然感到局限和不足。
“晋家谋国三为众,蒙叟巢林一已安”两句,运用典故,以晋代和古代隐士的故事,象征着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隐逸生活的思考。晋代的谋略与隐士的安逸生活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独上高丘时纵眺,偶携稚子亦成欢”描绘了诗人独自登高远眺,偶尔带着孩子一同享受自然之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最后,“愿公早为苍生起,林下还沾圣泽宽”表达了诗人对谢少傅的期望,希望他能早日为百姓谋福利,即使在隐居生活中也能得到圣明君主的恩泽,体现出诗人对社会正义和贤者责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霁后登楼
高楼初霁后,远望思无穷。
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
碧池舒煖景,若柳亸和风。
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送邢郎中赴太原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綵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