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其一》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其一》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谁说乡先进能无沈隐侯。

青衫今适越,白发依刘

道固为名累,人当与命谋。

三台行渐近,且勿问归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归舟(guī zhōu)的意思:指归还原处,回到出发的地方。

能无(néng wú)的意思:能力无限,无所不能。

青衫(qīng shā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衣着,也可指年轻人。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沈隐(shěn yǐn)的意思:指深藏不露、隐藏起来的样子。

先进(xiān jìn)的意思:指在思想、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或超越他人,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依刘(yī liú)的意思:依赖、依靠刘备。

隐侯(yǐn hòu)的意思:指隐藏在背后,没有显露自己才能的人。

翻译
谁说在乡间就能出类拔萃,难道就没有像沈隐侯那样的人物?
如今我身着青衫前往越地,满头白发却只能追随刘姓之人。
追求名利本就束缚人生,人应当顺应天命去规划生活。
接近理想的仕途之路越来越近,暂且不要急于询问回家的船只。
注释
谁:疑问词,指代某个人。
沈隐侯:历史人物,可能指有贤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青衫:古代官员低级的服装,这里指诗人自己。
越:古国名,今浙江一带。
刘:这里可能泛指有权势的人。
道:道路,也指仕途。
名累:名声的牵累,指追求名利带来的困扰。
命谋:命运的安排,指顺应天命。
三台:古代星宿名,象征高官显位。
归舟:回家的船,比喻归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送给友人沈元诚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谁说乡先进"开篇,表达了对沈元诚出仕地方的肯定,暗示他虽出身乡野,但才华出众,有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能无沈隐侯"则借用了历史典故,期望沈元诚能像汉代的隐士沈约一样,最终获得显赫的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青衫今适越,白发竟依刘"描绘了沈元诚即将远赴临漳任职,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决定追随命运的安排。"道固为名累"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名利可能带来的困扰的深思,认为沈元诚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静,而不是仅仅为了名声。

最后两句"三台行渐近,且勿问归舟"寓意沈元诚的仕途之路即将接近巅峰,鼓励他专注于当前的职责,不必过于担忧未来的归途,暗示了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陈傅良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题陈主管小壶天三首·其三

未放歌云散,先看醉帽偏。

周郎自醇酎,乐广定青天。

持胜收贤业,推枰睨世缘。

明年一品手,却访玉堂仙。

(0)

强同年次子挽诗二首·其一

识子初衿佩,崭然自夙成。

风猷乃公似,文字老夫惊。

遽陨连城器,难推造物情。

新宫漫仙伯,政复待君铭。

(0)

寄兴化叶明府进卿二首·其二

一昨连甍较诈狙,缿筒合斗未良图。

君来嚬笑民之法,政绝锋铓古与徒。

俗变身如游建德,时清人不畏萑苻。

自公日有诗书乐,大府仍无急急符。

(0)

偕章宰劝农房山·其一

登临一拟豁心胸,著我松窗竹屋中。

宛是官曹缚雕虎,不容尘眼到飞鸿。

绵延天际应平碧,孤负林梢抹嫩红。

俛仰去年舒啸地,解衣聊复近熏笼。

(0)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其一

凉意苏残梦,催儿起问涂。

功名数前辈,术业旧原夫。

漫触烟楼破,应先老骥驱。

蠲痾吾有待,端不倚岐卢。

(0)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其三

食口几鹅雁,田收问菜麻。

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

终惭陶靖节,归不计生涯。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