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
《浣溪沙》全文
明 / 叶纨纨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清昼沉沉碧纱。困慵梳洗松鸦

蕙炉间袅篆烟斜。

剪剪寒生绣户,霏霏细雨著庭花。

一窗新梦晚风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纱(bì shā)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明亮如碧绿的纱子。

沉沉(chén chén)的意思:非常沉重、深沉

霏细(fēi xì)的意思:形容细小且密集的雨雪等

霏霏(fēi fēi)的意思:形容烟雾、云气等密集而纷杂。

寒生(hán shēng)的意思:指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形容人在贫苦困难的条件下长大。

剪剪(jiǎn jiǎn)的意思:指事物迅速消失或减少的样子。

轻寒(qīng hán)的意思:指天气寒冷,但不算严寒。

梳洗(shū xǐ)的意思:整理打扮,修饰外表。

松鸦(sōng yā)的意思:指人留连不舍,不愿离去。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绣户(xiù hù)的意思:比喻外表美观而内里空虚的事物或人。

篆烟(zhuàn yān)的意思:篆烟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书法或篆刻的烟雾样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烟雾弥漫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墨烟飘逸的书法或篆刻作品。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明代女诗人叶纨纨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慵懒而宁静的生活画卷。

首句“清昼沉沉掩碧纱”,以“清昼”点明时间,即白日之中的清晨或傍晚,光线柔和而明亮;“沉沉”则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碧纱”暗示窗帘或窗纱为淡绿色,增添了几分清新雅致。整句描绘了屋内光线柔和、环境幽静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

次句“困慵梳洗髻松鸦”,通过“困慵”二字,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因慵懒而略显疲惫的状态,不愿进行日常的梳洗打扮,发髻也因此显得有些松散。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其内心的情感状态——对生活的随性与满足。

第三句“蕙炉间袅篆烟斜”,蕙炉指的是香炉,篆烟则是指从香炉中升起的烟缕,形状如篆字般曲折蜿蜒。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室内焚香的场景,还通过“袅”字生动地表现了烟雾轻盈飘动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剪剪轻寒生绣户,霏霏细雨著庭花。”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维度。前一句“剪剪轻寒生绣户”,“剪剪”形容轻柔的寒意,与上文的“轻寒”相呼应,同时“绣户”指精美的门窗,这里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又体现了居住环境的精致与高雅。后一句“霏霏细雨著庭花”,“霏霏”形容雨势轻柔而密集,落在庭院中的花朵上,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诗意的美感。

最后一句“一窗新梦晚风赊”,将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新梦”暗示了主人公在短暂的宁静中产生了新的憧憬或幻想,而“晚风赊”则富有浪漫色彩,仿佛是晚风特意为她借来的一段时光,让她得以在梦中畅游。整句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

综上所述,《浣溪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主人公在宁静环境中享受生活、憧憬未来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作者介绍

叶纨纨
朝代:明   字:昭齐   籍贯:明苏州府吴江   生辰:1586—1608

(1586—1608)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昭齐。叶绍袁长女,叶小鸾姐。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嫁袁氏,郁郁不得志。小鸾将嫁而卒,纨纨哭之过哀,发病死。有《愁言集》。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