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愁不到,城外老应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孙 山 人 唐 /姚 合 山 翁 来 帝 里 ,不 肯 住 多 时 。尘 土 衣 裳 重 ,腥 膻 仆 隶 饥 。林 中 愁 不 到 ,城 外 老 应 迟 。喧 寂 一 为 别 ,相 逢 未 有 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帝里(dì lǐ)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或宫廷。
多时(duō shí)的意思:指时间长久、时光流转。
仆隶(pú lì)的意思:指受人奴役、控制,失去自由的状态。
山翁(shān wēng)的意思:指老人、老头子,也可指隐居山间的人。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为别(wéi bié)的意思:离别、分别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 翻译
- 山翁从山中来到京城,却不愿久留。
京城的尘土让他的衣服变得沉重,仆人们也因饥饿而疲惫。
在树林中他可以避开忧虑,城外的生活想必让他衰老得更快。
喧嚣与寂静交替,每一次分别都意味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 注释
- 山翁:指隐居山中的老人。
帝里:京城。
不肯:不愿意。
住多时:停留很长时间。
尘土:指都市的尘埃。
腥膻:形容污浊或不洁。
仆隶:仆人和奴隶。
饥:饥饿。
愁不到:无忧无虑。
老应迟:衰老得慢。
喧寂:喧闹与寂静。
别:离别。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日期。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的《送孙山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山翁来帝里,不肯住多时。" 开篇即点出主人公是一位山野隐者,他到达都城后却不愿久留。这两句透露出山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尘世的淡泊。
"尘土衣裳重,腥膻仆隶饥。" 这里的“尘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污秽,山人的衣衫被染上了这些不洁之物,显示了他与尘世之间的 矛盾。而“腥膻仆隶饥”则形象地描绘出他的生活困顿,既有身体上的辛苦,也有精神上的饥饿。
"林中愁不到,城外老应迟。" 林中是山人的归宿之地,他对此充满了无尽的怀念。而“城外老应迟”则表明每次与城市告别时都带着一份不舍和犹豫。
"喧寂一为别,相逢未有期。" 这两句描写了送别之情切,声音由喧闹转为沉寂,每一次的分别都像是永诀,而未来再聚无定时。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山野与都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朋友相逢相别的情感,以及对世俗尘埃的超脱之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司成龚云岗赴南都
甲第声名重,朝廷宠渥频。
人文开泰运,宇宙际昌辰。
带绾金鱼丽,袍裁锦雀新。
即看风轨地,原是庙廊珍。
多士沾时雨,贤僚契德邻。
盐梅须鼎辅,风采切朝绅。
雅志希前哲,休光绝后尘。
陶镕资大冶,礼乐范斯人。
共仰师模盛,随看帝命申。
高岗鸣彩凤,瀚海跃神鳞。
将母瞻黄道,承欢侍锦茵。
北堂娱永日,南国庆长春。
惜别情何极,论交意独嚬。
伫闻徵召下,翘首大江滨。
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嗟吁寡闻道,当事力靡胜。
坐无涵养功,忧乐苦缠萦。
时当拂逆来,浅中每怦怦。
虽无得失较,不免宠辱惊。
有客款我堂,慰言极慇诚。
上探元化理,中述圣哲情。
谓予子有得,悄悄疑未平。
谓予子无得,谅子心地清。
丈夫志远猷,雅量包沧溟。
公论定身后,琐琐焉足争。
我起拜谢客,如醉寐得醒。
一洗芥带胸,烈日消春冰。
佩服金玉言,优游毕馀生。
星变
五夜天无云,列宿繁以张。
仰见东北隅,怪事发异常。
一星光煜煜,芒吐数尺长。
上扫天心中,斗柄争低昂。
河汉影清浅,月色黯无光。
众星渐稀疏,独与太白当。
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
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
仰惟吾圣君,秉心契陶唐。
夙夜勤万几,四海冀时康。
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
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
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
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
矫首睇玄穹,俛默心徬徨。
新城
山行欲尽日,得此原壤平。
楼橹忽依然,突兀横孤城。
入门市肆列,鸡犬咸乐生。
费不藉公家,版筑以义成。
兹城昔未有,盗贼时凭陵。
兹城既云建,禦暴得所凭。
设险古有之,要使良善宁。
修葺贵不废,无忘始经营。
千山横紫翠,夕阳映霞明。
前途尚未暮,驱车且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