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八日观潮》
《八月十八日观潮》全文
宋 / 徐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海门乍见一线白,江下涛头十丈黄。

数点红旗出没,千艘飞橹下沧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红旗(hóng qí)的意思:红旗一般指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旗帜,代表着某种政治、宗教、组织或团体的特定信念、理念或目标。

数点(shǔ diǎn)的意思:计算、数数

涛头(tāo tóu)的意思:指波涛的浪尖,比喻事物的高峰或顶点。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乍见(zhà jiàn)的意思:初次见面或突然见到某人或某物。

注释
海门:指长江口或类似地理位置。
一线白:形容江水与天相接处的白色浪花。
江下:指江面之下。
涛头:大浪的顶端。
十丈黄:夸张描述浪花的高度。
红旗:可能指船只上的旗帜。
争出没:争相出现和消失。
千艘:虚指众多船只。
飞橹:快速行驶的船桨。
沧浪:形容江水深且广。
翻译
在海门初见一线白色,
江水中涛头涌起十丈黄沙。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徐瑞在八月十八日观赏壮观的钱塘江潮水的景象。首句"海门乍见一线白",形象地写出潮水初起时,如同海门处的一线白色浪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江下涛头十丈黄",进一步描绘了潮水翻滚时的巨大浪花,颜色鲜明,气势磅礴,仿佛涛头高达十丈。

"数点红旗争出没",诗人巧妙地将观潮的人们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几面红旗在汹涌的潮水中时隐时现,增添了动态感,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大潮的好奇与热情。最后"千艘飞橹下沧浪",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船只在巨浪中穿梭的场景,犹如千帆竞发,飞快地驶向江面,展现了潮水带来的壮丽景象和人们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既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又融入了人的情感,体现了宋诗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点。

作者介绍

徐瑞
朝代:宋   字:山玉   号:松巢   籍贯:江西鄱阳   生辰:1255~1325

徐瑞(1255~1325),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猜你喜欢

送何观中书归省

青年染翰凤凰池,堂上双亲鬓若丝。

天禄巳荣三釜养,寿龄还拟百年期。

锦舆花底欢迎处,綵服樽前戏舞时。

爱日应知诚孝笃,几回惊□□□□。

(0)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其三

茅峰玉立宛如簪,雄镇金陵杨子南。

福地从来推第一,名山自古只称三。

学仙少术颜多厚,报国无才色更惭。

久别琳宫相忆剩,几看道士寄来缄。

(0)

送人归乡

东吴医擅月坡仙,喜遇闻孙在日边。

夜雨几番连客榻,春风一旦买归船。

江云杳杳随离旆,岸草凄凄锁暮烟。

临别岐亭无以嘱,鹏程万里拟高骞。

(0)

送人致仕代夏御史能作

平生才器多卓荦,烨烨声华动台阁。

几年花县坐弹琴,一旦枫宸沐殊渥。

星星两鬓如霜华,归依犹得笼乌纱。

彤墀辞出日初曙,锦衣晴耀人争誇。

都亭疋马送独归,飘然逸兴浑欲飞。

人生富贵在适意,林泉此去如君稀。

(0)

送孔友和解组归长乐令字韵为王得斋友作

多年游宦途,历览山川胜。

沧溟器宇宏,籍籍才名盛。

一朝谢轩裳,甘分安前定。

冠盖集都亭,饯别兴歌咏。

维时暑雨霁,赤帜行权令。

薰风散微凉,驿路炎尘净。

迢遥望茅山,云峰相掩映。

去去莫迟留,儿童候萝径。

(0)

文山隐居诗卷

西山缘底澹无姿,便拟从君问所知。

告我云烟最佳处,眼中连栋有深期。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