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徵君(zhēng jūn)的意思:徵君是指古代帝王征召贤才,招募人才来辅助治理国家的行为。也可引申为招募英才,选拔人才。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九锡(jiǔ xī)的意思:指九种尊贵的礼遇和殊荣。
枯树(kū shù)的意思:指树木干枯、失去生机的状态,用来形容事物没有希望、没有活力或已经衰败。
荣辱(róng rǔ)的意思:指荣誉和耻辱,表示对个人或集体的光荣和耻辱之情感。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万世(wàn shì)的意思:永远、万世长存
五柳(wǔ liǔ)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出众,多才多艺。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感怀》。诗中通过对历史上两位人物桓司马和陶徵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的怀念之情。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主题,将桓司马比作枯树,陶徵君比作五柳,以此形象化地描绘出两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微木在这里可能指代一般平凡的人或事物,而桓司马和陶徵君则是值得赞叹的对象,他们的行为举止超越了常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桓司马和陶徵君的一生:桓司马因守节被杀,尸体被草席覆盖;陶徵君则是晋代的贤士,以清贫著称,生活简朴,被赐予九锡(一种官职)。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他们坚守道德、不畏强权的深刻赞美。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桓司马和陶徵君的崇敬之情,即便是身后的荣耀与屈辱都已经过去,但他们留下的美德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耒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德高尚、坚持原则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漷县行
入城半里无人语,枯木寒鸦几茅宇。
萧萧酒肆谁当垆,武清西来断行旅。
县令老羸犹出迎,头上乌纱半尘土。
问之不答攒双眉,但诉公私苦复苦。
雨雹飞蝗两伤稼,春来况遭连月雨。
绵城之西多草场,中官放马来旁午。
中官占田动阡陌,不出官租地无主。
县中里甲死诛求,请看荒坟遍村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