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长欺客,王融却笑人。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病眼(bìng yǎn)的意思:形容眼睛生病或眼睛看东西有问题。
残年(cán nián)的意思:指人已经进入晚年,只剩下最后一点时间。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何向(hé xiàng)的意思:指做事情没有明确方向,毫无目标,不知所措。
戒律(jiè lǜ)的意思:戒律指戒备、约束、警惕的法则和规定。在生活中,戒律常常用来指代一种自我约束或规范行为的原则。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受岁(shòu suì)的意思:指人年龄增长,进入下一个岁数。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壮志(zhuàng zhì)的意思:形容雄心壮志,追求高远目标。
- 翻译
- 功名与我壮志相违,戒律束缚了前生的期许。
刘德长久久欺侮客人,王融却嘲笑他人。
垂暮之年增添了一年又一年,病眼看春天也感到害怕。
杖藜鞋子不知将去何方,只知您并未厌倦频繁的奔波。
- 注释
- 功名: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壮志:豪壮的志向。
戒律:佛教或道德上的约束。
前身:过去的自己,这里可能指前世。
刘德长:具体人物,可能有讽刺意味。
欺客:欺负或对待客人不善。
王融:另一具体人物,可能也是被讽刺的对象。
笑人:嘲笑他人。
残年:晚年,垂暮之年。
受岁:度过一年。
病眼:患病的眼睛。
怯:害怕。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动。
何向:去哪里。
厌频:厌倦频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湖上晚归寄诗友(其三)》中的片段。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诗人对功名无成和年老体衰的感慨。首句“功名违壮志”揭示了诗人年轻时怀揣壮志豪情,但现实与理想相悖,未能实现抱负。次句“戒律负前身”暗示了诗人可能曾有过出家或遵循某种戒律的想法,但如今却未能坚守。
“刘德长欺客,王融却笑人”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刘德长和王融是历史人物,这里借以自比,暗示自己被他人轻视或嘲笑。接着,“残年增受岁,病眼怯逢春”描绘了诗人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感到畏惧,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最后两句“杖屦知何向,知公未厌频”中,“杖屦”代表老迈,诗人问自己将何去何从,是否还能承受频繁的忧患,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挫折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司训乃尊松坡翁挽诗
我尝持使节,几到于越城。
驻节访隐君,知有松坡名。
松坡不嗜进,雅重月旦评。
道义施一乡,济利良匪轻。
一经授佳器,卓卓蜚英声。
登科作师儒,能使斯道行。
乃知松坡德,流衍在后生。
兹已作古人,闻之欲沾缨。
鄱湖水已落,弋溪鸟空鸣。
欲养不可回,孝子难为情。
勖哉图显扬,终可慰九京。
题行台骢马行春图
芳春日和煦,乘骢远巡游。
品类遂生育,嘉景罗道周。
青山高插天,绿水深不流。
乔松与脩竹,岁寒君子俦。
纷纷李桃花,竞艳俱含羞。
触物感时叙,方寸恒多愁。
诛锄奸宄凶,一道风霜秋。
斯乃职分常,孰较劣与优。
所贵布德化,先解黎庶忧。
于焉起沈滞,于以伸冤幽。
惠此茕独民,而且扶善柔。
所行苟皆春,厥职斯无尤。
况嗟国步艰,切齿期复雠。
勤王无路归,空横济川舟。
写图警朝夕,黾勉追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