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日方迟,客去门逾静。
《春日杂诗六首·其四》全文
- 翻译
- 堂屋南边的老榆树和柳树,它们的清凉树荫渐渐交织在一起。
轻盈的风中花儿凋零,雨后的树叶繁茂生长。
鸟儿的鸣叫显得格外悠长,客人离去后,门庭更加寂静。
我并无拯救世人的计策,内心忧虑却无人理解。
- 注释
- 堂南:堂屋南边。
老榆柳:古老的榆树和柳树。
清阴:清凉的树荫。
交映:交织。
飘飘:轻盈地。
风花乾:在风中凋谢的花朵。
渥渥:形容雨后湿润的样子。
雨叶盛:雨后的树叶繁茂。
鸟鸣:鸟儿鸣叫。
日方迟:太阳升起得晚。
客去:客人离开。
门逾静:门庭更加安静。
济世略:救世的策略。
耿耿:心情焦虑不安。
欲谁省:想要谁明白。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
“堂南老榆柳,清阴渐交映。”开篇即以堂前的古榆和垂柳为画面中心,这些树木在春日的阳光照射下,形成了一片浓密的绿荫,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空间。
“飘飘风花乾,渥渥雨叶盛。”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细腻的花瓣随风轻轻舞落,仿佛在空中飘扬;而经历了雨水滋润后的叶子更加鲜绿丰茂。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鸟鸣日方迟,客去门逾静。”随后,诗人转向声音和时间的描绘:鸟儿在悠长的春日午后开始啼鸣,外出的人们渐渐离去,门前变得更加寂静。这两句不仅传达了时间流逝的声音感受,也反映出了一个安宁无扰的居住环境。
“自无济世略,耿耿欲谁省。”末尾两句表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对外界的喧嚣和纷争持有距离,不再渴望去干预或改变世界,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求同道者的情感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他对于世俗纷扰保持距离、寻找知音的个人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