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奏风过竹,歌喧暖啅禽。
石莲华那在,望古集遥襟。
春物(chūn wù)的意思:指春天的景物,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佛光(fó guāng)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光明和智慧,也可指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奎藻(kuí zǎo)的意思:指华美的装饰和华丽的衣饰。
莲华(lián huá)的意思:指莲花的花瓣,比喻美丽、纯洁的事物。
年侵(nián qīn)的意思:年岁逐渐增长,时间不停流逝。
石莲(shí liá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坚强、不屈服。
岁年(suì nián)的意思:岁月、年岁
物和(wù hé)的意思:指物品相互和谐、协调。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与深邃的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意境。开篇“春物和而盎,春山秀且深”以“和”字点出春日万物和谐共生的氛围,以“盎”字形容春物丰盈,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山秀且深”则通过“秀”字描绘山色之美,以“深”字强调山之幽邃,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自然景观。
接着,“佛光今昔亘,奎藻岁年侵”两句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历史的悠久融入其中,佛光象征着永恒与超脱,奎藻则寓意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精神与时间长河的深刻感悟。
“籁奏风过竹,歌喧暖啅禽”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风声竹响,鸟鸣声声,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这里的“籁奏”与“歌喧”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音乐之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石莲华那在,望古集遥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石莲华作为佛教中的象征,隐喻着对往昔美好事物的追忆,而“望古集遥襟”则表达了对历史深处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佛教文化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有马生来异骨骼,老病多年伏槽枥。
皮肉消尽精神衰,无复长驱骋材力。
忆昔尔当雄壮时,一食或尽粟一石。
鞍鞯既被不着鞭,千里脩途如咫尺。
安知今日乃如此,欲比驽骀岂能得。
有时自悼一长鸣,奴隶无知谓求食。
残刍败草随意与,半饥半饱度朝夕。
哀哉尔马诚可怜,伯乐无人谁汝惜。
生时识者既寂寥,死骨岂复千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