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颂》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心 经 颂 宋 /张 伯 端 蕴 谛 根 尘 空 色 ,都 无 一 法 堪 言 。颠 倒 之 见 已 尽 ,寂 静 之 体 翛 然 。
- 注释
- 蕴谛:深藏的真理或奥秘。
根尘:尘世或世俗。
空色:佛教中指空无实质的事物,也指色相、现象。
堪言:能够用语言描述。
颠倒之见:错误的认知或观念。
已尽:已经消亡或消除。
寂静之体:寂静的状态或本质。
翛然:超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 翻译
- 深藏的真理超越了尘世与色相,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形容它。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心经颂》,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张伯端之手。从诗的内容来看,反映了作者深入研究佛教思想特别是《心经》所蕴含的禅理和空性哲学,以及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深刻领悟。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象的洞察与理解。在这里,“蕴谛”指的是佛教中的“真理”或“道理”,而“根尘空色”则是对色法(即物质世界)的一种描述,强调它们都是空幻不实的。接着“都无一法堪言”则意味着这些现象无法用语言表达,它们超越了世间的所有规律和概念。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达到内心平静与澄明状态的情景。“颠倒之见”指的是对世界的错觉或误解,而“已尽”表明这些错误的认识已经被作者所摒弃。紧接着,“寂静之体翛然”则形容了一种超然物外、达到内心宁静和澄清状态的境界。
总体而言,张伯端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佛教中“空性”概念的理解,以及个人修行到达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解脱。他的文字简洁有力,却深藏玄机,需要读者在静心致志中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中奥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纪事·其二
此党夸彼党,看我后来绩。
通商与惠工,首行保护策。
黄金准银价,务令昭画一。
家家田舍翁,定多十斛麦。
凡我美利坚,不许人侵轶。
远方黄种人,闭关严逐客。
毋许溷乃公,鼾睡卧榻侧。
譬如耶稣饼,千人得饱食。
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彼党斥此党,空言彼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