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心经颂》
《心经颂》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六言诗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īnjīngsòng
sòng / zhāngbǎiduān

yùngēnchénkōngdōukānyán

diāndǎozhījiànjìnjìngzhīxiāor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都无(dōu wú)的意思:表示没有一点儿,毫无。

寂静(jì jìng)的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一法(yī fǎ)的意思:指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注释
蕴谛:深藏的真理或奥秘。
根尘:尘世或世俗。
空色:佛教中指空无实质的事物,也指色相、现象。
堪言:能够用语言描述。
颠倒之见:错误的认知或观念。
已尽:已经消亡或消除。
寂静之体:寂静的状态或本质。
翛然:超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翻译
深藏的真理超越了尘世与色相,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形容它。
鉴赏

这首诗名为《心经颂》,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张伯端之手。从诗的内容来看,反映了作者深入研究佛教思想特别是《心经》所蕴含的禅理和空性哲学,以及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深刻领悟。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象的洞察与理解。在这里,“蕴谛”指的是佛教中的“真理”或“道理”,而“根尘空色”则是对色法(即物质世界)的一种描述,强调它们都是空幻不实的。接着“都无一法堪言”则意味着这些现象无法用语言表达,它们超越了世间的所有规律和概念。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达到内心平静与澄明状态的情景。“颠倒之见”指的是对世界的错觉或误解,而“已尽”表明这些错误的认识已经被作者所摒弃。紧接着,“寂静之体翛然”则形容了一种超然物外、达到内心宁静和澄清状态的境界。

总体而言,张伯端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佛教中“空性”概念的理解,以及个人修行到达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解脱。他的文字简洁有力,却深藏玄机,需要读者在静心致志中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中奥妙。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八用前韵·其一

惊天重鼓女娲簧,横逼君弦变履霜。

跪地习闻提冒絮,夺门祸遂起萧墙。

日中倾蜺何无忌,海外医龙竟有方。

闻道八神齐警跸,人间早既唱《堂堂》。

(0)

再述·其一

誓师仗钺大王雄,虐使连声詈宋聋。

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

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

(0)

己亥杂诗·其四十五

长恨古人吾不见,又疑诸史半欺谩。

女王铜镜委奴印,亲手摩挲对面看。

(0)

夜泊高陂其地多竹

一篷凉月冷于秋,万竹潇潇俯碧流。

欲拟勾留留不得,明年何处梦黄州?

(0)

纪事·其二

此党夸彼党,看我后来绩。

通商与惠工,首行保护策。

黄金准银价,务令昭画一。

家家田舍翁,定多十斛麦。

凡我美利坚,不许人侵轶。

远方黄种人,闭关严逐客。

毋许溷乃公,鼾睡卧榻侧。

譬如耶稣饼,千人得饱食。

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彼党斥此党,空言彼何益。

(0)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陈縡尚元焯·其一

马首欲东王事亟,乘辕改北故人归。

别君泥醉杯中酒,独我愁看身上衣。

万绪一时齐扰扰,三年同客更依依。

平安寄语吾家去,为道腰支近稍肥。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