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
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开篇“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清晨的白雾与高耸的地势,以及主观的情感—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并未急于参与世俗的纷争,只是悠闲地对待来访的客人,显得从容不迫。
“罢秩见秋山”一句,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秋山,通过“罢秩”二字传达了一种停下繁忙事务的心情。秋山之景,更添几分萧瑟与淡远感,反衬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具体和生动的自然画面。稀疏的树木在秋风中显得有些萧瑟,而那些归巢的鸟儿与诗人一起感受着日暮的宁静,共同体验着寒意的侵袭。
最后,“因君悟清景,西望一开颜”两句,通过“因君”的提醒,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或是对话者,要像自己一样,从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平静。西望之举,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而“一开颜”则显示了这种过程带来的内心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诗人以其独到的艺术感知,捕捉到了秋日景色的淡远之美,并将这种美好转化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莫信人言,虺不如熊,瓦不如璋。
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尽洗铅华,亦无璎珞,犹带栴檀国里香。
笑贫女,尚寒机轧轧,催嫁衣忙。好逑不数潘杨。
占梦者曾言大秤量。
待银河浪静,金针穿了,蓝桥路近,玉杵携将。
倩似凝之,媲如道韫,帘卷燕飞王谢堂。
恁时节,看孙皆朱紫,翁未皤苍。
年年岁岁今朝,左弧悬罢浑无事。
吾衰久矣,我辰安在,老之将至。
懒写京书,怕看除目,败人佳思。
把东篱掩定,北窗开了,悠然酌、颓然睡。
客有过门投贽。道先生访华胥氏。
谁能辛苦,陪他绮语,记他奇字。
屈指先贤,戴花老监,岂其苗裔。
待异时约取,宽夫彦国,入耆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