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狱 者 叹 狱 中 无 燕 唐 /沈 佺 期 何 许 乘 春 燕 ,多 知 辨 夏 台 。三 时 欲 并 尽 ,双 影 未 尝 来 。食 蕊 嫌 丛 棘 ,衔 泥 怯 死 灰 。不 如 黄 雀 语 ,能 雪 冶 长 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春燕(chūn yàn)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时,燕子飞回故乡,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丛棘(cóng jí)的意思:指事物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纷乱杂乱的局面。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如黄(rú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黄得很像。
三时(sān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段。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夏台(xià tái)的意思:指夏天的台子,比喻高举重要职位或权利的人。
冶长(yě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性情高傲自大,不可一世。
- 翻译
- 不知哪只春燕,智慧识别夏日平台。
三个季节将尽,却从未见双燕归来。
它们不愿在荆棘丛中觅食,对死亡的烟尘也感到害怕。
比起黄雀的鸣叫,更能洗清冶长的猜疑。
- 注释
- 何许:哪只。
乘:飞过。
春燕:春天的燕子。
辨:识别。
夏台:夏日的高台。
三时:三个季节。
并尽:全部结束。
双影:两只燕子。
尝:曾经。
食蕊:吃花蕊。
嫌:厌恶。
丛棘:密集的荆棘。
怯:害怕。
死灰:象征死亡的烟尘。
不如:比不上。
黄雀:黄莺。
语:鸣叫。
雪:洗清。
冶长:古代人名,这里泛指猜疑者。
猜:猜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怨之情,通过对春燕的呼唤和夏台的辨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希望的渴望,以及在囚禁中无法实现这些愿望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是唐代文学的典范。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这里的“春燕”指的是燕子,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来去,而“夏台”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这两者都是自由和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这句话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希望渺茫。这里的“三时”指的是早、中、晚三时,而“双影”则是燕子的阴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期待着自由的到来,但却始终未能实现。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艰难求生的景象。“食蕊”是指燕子吃昆虫,“丛棘”则是一些难以穿越的荆棘。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燕子的生存环境和自己的囚禁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不如黄雀语,能雪冶长猜" 这句话中,“黄雀”指的是黄鸟,它们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诗人通过比较燕子和黄鸟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自由发声、表达自我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在囚禁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于外界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四狂歌
惠翁夙世非常人,作孽天谴磨凡尘。
三日一餐不知饿,阵图撑腹充精神。
朱子市隐南郭外,黔娄闭户甘沉沦。
作诗寒苦类郊岛,天骨峭立峰嶙峋。
邵君之笔走华岳,直逼李杜凌徐陈。
四时键关但安卧,高春不食心无贫。
徐生家世重东海,弓裘堕去徒悲辛。
不如日持一觞酒,勿误陶潜头上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