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殆难复加仆虽未睹兹物而已若识之久者辄复强为三诗以继其后非敢庶几肩差适足为前诗之舆台耳·其一》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殆难复加仆虽未睹兹物而已若识之久者辄复强为三诗以继其后非敢庶几肩差适足为前诗之舆台耳·其一》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万古风涛石岩,老苔垂足细䰐鬖。

传闻海底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垂足(chuí zú)的意思:形容人行走时步履沉稳、端庄。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风涛(fēng tāo)的意思:形容风势或波浪汹涌澎湃,喻指形势变化剧烈。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石岩(shí yán)的意思:指坚硬、坚固的岩石。比喻坚强、顽强不屈。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注释
风涛:指风雨、海浪。
石岩:坚硬的岩石。
老苔:长期生长的老青苔。
䰐鬖:形容细长如须的青苔。
海底珠:传说中的海底明珠。
簪:古人用来插发或装饰的簪子,这里象征聚集。
翻译
万古以来的风雨侵蚀着岩石,古老的青苔覆盖其上,犹如细长的胡须垂挂。
听说海底藏着无数明珠,为何自古至今从未有人能将其聚集佩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交织的画面。开篇“万古风涛浸石岩,老苔垂足细䰐鬖”两句,借由时间的长河和大自然的力量,将石头与苔藓紧密相连,生动地展示了岁月对物质的侵蚀和生长。这里的“风涛”比喻历史的波澜,石岩则象征坚固和不朽,而老苔则是时间流逝的痕迹。

紧接着,“传闻海底珠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两句,则引入了海底珍珠的神秘传说。这里的“传闻”表明这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故事,而“何事”则表现出诗人对这些珍珠为何未能得到人类使用的困惑和好奇。不簪,即没有被串联起来装饰,暗示着海底宝藏与世间美好的隔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物质、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陈正献权摄帖赞

英宰翼天縡,治象开淳熙。

虽云简牍间,已具梁栋资。

瀛海渺且清,壶山秀而滋。

肤寸起膏泽,笔意傥可知。

(0)

观芙蓉有感

芙蓉城边观芙蓉,开时淡白蔫深红。

新晴著人过于酒,聊与老面回春风。

少年白面岂长好,花落花开不知老。

老来会有少年时,对酒不饮将何为。

(0)

米元章鉴远前诗帖赞

登览之胜,随寓有感。野烧之观,玉石俱惨。

逞志一快,忘彼物情。是以老氏恶夫佳兵。

观乎观乎,彼以为观而予以为惩。

(0)

孙过庭摹洛神赋赞

大令好书洛神赋,后人犹袭邯郸步。

夫君草圣洞千古,笔下纵横敏风雨。

凌波杳杳去无所,半幅尚能追媚妩。

几年唐印阅振武,谁其别之视书谱。

(0)

寄高建宁尚书二首·其一

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衡岳云开传谏草,考亭月冷见文盟。

不从金马登丞辅,却托铜菟烦客卿。

天意未应无定据,管教吾道致升平。

(0)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其二

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

宿雨留前躅,清风绝后尘。

谁怜石楼客,同是玉阶人。

谢屐须乘兴,千年草木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