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心持夜气,激籁怨庭楸。
瘦影窗边鬓,都成水气浮。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首句“霜风吹短篝”,霜风凛冽,吹动着简陋的篝火,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远鼓动谯楼”一句,远处谯楼上的鼓声响起,打破了寂静,却也增添了几分悲凉。
“月出星河暗”描绘了月亮升起后,星辰隐没,夜空一片昏暗的景象,暗示着夜晚的深沉与孤独。“天寒儿女愁”则直接点明了天气的寒冷以及人们内心的忧愁,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
“蠲心持夜气”中的“蠲心”意为清除杂念,保持心境的纯净,面对寒冷的夜晚,诗人似乎在试图以平静的心态去感受这宁静的时刻。“激籁怨庭楸”则通过风声(激籁)与庭院中的楸树(庭楸)的交互作用,营造出一种哀怨的情绪,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瘦影窗边鬓,都成水气浮”描绘了一幅画面:窗户边,主人公的瘦削身影映照在昏暗的灯光下,仿佛是水中漂浮的雾气。这一句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憔悴,也象征着生命在岁月流逝中的脆弱与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美,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感慨。
暮节真无分,头风祇自知。
朝天虽有菊,向日不如葵。
久旱千株槁,深秋百草萎。
吾衰亦相类,饮兴谢东篱。
昔闻天台山,一万八千丈。
层峰目华顶,魂梦几驰想。
朅来乘清秋,明发将独往。
小雨巧作难,祥云约仍爽。
风磴渍苔藓,霜崖乱榛莽。
峥嵘一何峻,梯空不可上。
便思捐竹舆,徐行倩藤杖。
老僧挹而言,兹山韬万象。
举头天宇逼,寓目岩扉敞。
重溟倒寒影,万壑振幽响。
峡迥啼猱猿,林高陨楂橡。
仙袂挹浮丘,飘然顿尘网。
今兹风雨时,烟雾接穹壤。
劲寒或薄人,跬步迷俯仰。
不如游石梁,重来事真赏。
斯言既纚纚,诚哉非我诳。
俗驾为之回,芜音不堪榜。
寄声山中灵,心期空鞅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