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延 寿 坊 东 南 角 古 池 唐 /吴 融 蔓 草 萧 森 曲 岸 摧 ,水 笼 沙 浅 露 莓 苔 。更 无 蔟 蔟 红 妆 点 ,犹 有 双 双 翠 羽 来 。雨 细 几 逢 耕 犊 去 ,日 斜 时 见 钓 人 回 。繁 华 自 古 皆 相 似 ,金 谷 荒 园 土 一 堆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蔟蔟(cù cù)的意思:形容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样子
翠羽(cuì yǔ)的意思:形容美丽的羽毛
钓人(diào rén)的意思:以诱饵或手段引诱他人上当受骗。
繁华(fá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忙繁荣的样子。
耕犊(gēng dú)的意思:比喻父亲辛勤劳作,子女孝顺助力,共同努力谋生。
红妆(hóng zhuāng)的意思:指女子妆扮得体,容貌美丽动人。
金谷(jīn gǔ)的意思:指丰收的谷物或金银财富累积丰富。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浅露(qiǎn lù)的意思:显露出来的,不深奥、不隐晦的
时见(shí jiàn)的意思:指事物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才能见到或出现。
双双(shuāng shuāng)的意思:成对地,两个一起
相似(xiāng sì)的意思:相似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或性质。
萧森(xiāo sē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喧哗的样子。
一堆(yī duī)的意思:形容很多、大量的事物或人聚集在一起。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注释
- 蔓草:茂盛的野草。
萧森:形容草木茂密阴森的样子。
曲岸:弯曲的河岸。
水笼沙:被水环绕的沙地。
莓苔:指莓和苔藓类植物,常生于潮湿之地。
蔟蔟:聚集在一起的样子,这里形容花朵繁多。
红妆点:红色花朵的点缀。
双双:成对的。
翠羽:翠绿色的鸟儿,这里形容鸟儿羽毛的颜色。
雨细:细雨,小雨。
几逢:偶尔遇到。
耕犊:耕牛,用于耕作的小牛。
日斜:黄昏时分,太阳偏西。
繁华:繁荣昌盛的景象。
皆相似:都是一样的,没有本质区别。
金谷:金谷园,古代著名园林,这里代指豪华的园林。
荒园:荒废的园子。
土一堆:化为尘土,指昔日繁华不再,只剩废墟。
- 翻译
- 茂盛的野草覆盖曲折的河岸,浅滩上的沙地显露出了莓苔。
虽然没有了成群艳丽的花朵点缀,却仍有双双向这里飞来的翠绿鸟儿。
细雨中偶尔遇到耕牛离去,黄昏时常见钓鱼人归来。
自古以来的繁华景象都是相似的,最终金谷园这样的名园也化为了一抔黄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池边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与现在荒凉之间反差的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生动而又带有深刻的哲思。
“蔓草萧森曲岸摧,水笼沙浅露莓苔。”开篇即以草木与水景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蔓草随风摇曳,曲岸线条柔和,而水中的沙洲浅显,莓苔在石头上缓缓生长,营造了一种自然而又略带荒凉的情境。
“更无蔟蔟红妆点,犹有双双翠羽来。”这两句诗转换了焦点,从植物到动物,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没有了过去繁盛时节的花朵,只剩下偶尔飞来的鸟儿,它们的翠绿色泽似乎在提醒着观者,即便是在荒凉中也能寻找到生命力。
“雨细几逢耕犊去,日斜时见钓人回。”雨后的田野和归家的渔人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循环。诗中的景物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隐含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繁华自古皆相似,金谷荒园土一堆。”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无论是过去的繁盛还是现在的荒凉,都不过是一地之土,最终归于尘封。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感慨,更是对人间荣枯更迭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以及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声声慢·其四饮时贵家,即席三姬求词
春星当户,眉月分心,罗屏绣幕围香。
歌缓□□,轻尘暗簌文梁。
秋桐泛商丝雨,恨未回、飘雪垂杨。
连宝镜,更一家姊妹,曾入昭阳。
莺燕堂深谁到,为殷勤、须放醉客疏狂。
量减离怀,孤负蘸甲清觞。
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
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