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怀 储 嗣 宗 唐 /司 马 扎 故 人 北 游 久 不 回 ,塞 雁 南 渡 声 何 哀 。相 思 闻 雁 更 惆 怅 ,却 向 单 于 台 下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游(běi yóu)的意思:指人们向北方游历、寻求机会或发展。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塞雁(sāi yàn)的意思:指在边塞地区迁徙的大雁,比喻远离家乡、流离失所。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下来(xià lái)的意思:从高处或远处移动到低处或近处。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 翻译
- 老友向北游去很久没回来,南飞的大雁叫声中充满悲伤。
听到雁鸣心中更加思念,只能独自来到单于台下。
-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北游:向北远游。
久不回:很久没有回来。
塞雁:在边塞迁徙的大雁。
南渡:向南飞行。
声何哀:叫声多么悲凉。
相思:深深的思念。
闻雁:听见大雁的叫声。
更惆怅:更加感到忧伤。
却向:反而转向。
单于台:古代匈奴的王庭所在地,这里代指边塞之地。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切相思和怀念之情的诗篇。从“故人北游久不回”可见诗人心中对于远去朋友的牵挂与期待,时间的流逝让这种情感愈发强烈。“塞雁南渡声何哀”则描绘了边塞的秋日景象,雁过声声,增添了一份凄凉和哀伤。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相思闻雁更惆怅”一句,直接点出了听到雁叫声后,相思之情更加深重。这里的“相思”不仅是对故人的思念,也包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却向单于台下来”则是一种无奈与退缩,诗人在相思中无法前行,只能选择回返,或许是回到记忆中的某个地点,也或许是心灵上的一个避难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表达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特色,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辰岁朝把笔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更令小试经纶手,黼黻曾梦江淹笔。
不然种花莳药老海滨,却觅长年当官职。
《甲辰岁朝把笔》【宋·赵孟坚】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更令小试经纶手,黼黻曾梦江淹笔。不然种花莳药老海滨,却觅长年当官职。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2567c68f05a6d88689.html
十日同宪僚登高
自叹凄凉客寄身,已孤茱酒奉慈亲。
未应一夜无芳菊,共上层楼有可人。
日射寒山宜近晚,霜殷秋叶艳于春。
清欢率尔吾侪事,帽落龙山意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