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垂丝海棠二首·其二》
《垂丝海棠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关(bù guān)的意思:不相关、不相干、与某事无关

残醉(cán zuì)的意思:形容醉酒后犹存醉意或酒醉未醒。

春愁(chūn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忧虑或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感到忧愁。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懒散(lǎn sǎn)的意思:指人懒惰、行动迟缓的状态或态度。

起来(qǐ lái)的意思:表示行动、活动、起床等动作或状态的开始。

睡思(shuì sī)的意思:指熟睡的状态和思维活动。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新晴(xīn qíng)的意思:指天气转好,乌云散去,阳光重新出现。

醒松(xǐng s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梦中醒来或恍然大悟。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注释
不关:与…无关。
残醉:残留的醉意。
未醒:尚未清醒。
松:放松,这里指心情。
春愁:春天的忧郁或愁绪。
懒散:慵懒散漫。
自是:自然是,此处表示原因。
新晴:雨后放晴。
生:产生。
睡思:睡意。
起来:起床。
无力:没有力气。
对东风:面对着春风。
翻译
不是因为残留的醉意尚未清醒,也不是因为春天的忧愁使我慵懒
而是雨后初晴,让人产生浓浓的睡意,起床后感到虚弱,无法面对春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情怀的诗句,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垂丝海棠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新晴后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状态。

“不关残醉未醒松,不为春愁懒散中。” 这两句表明诗人并不介意酒后的微醺,也不会因为春日的忧愁而心绪杂乱。在这里,“松”字有着放松、无所谓的意味,而“懒散”则是对春天常见的情感状态——即便愁绪相间,但诗人却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自是新晴生睡思,起来无力对东风。”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春日清晨的懒觉情形。新晴后的天气给予人以温暖和宁静,诗人沉浸于这种氛围中,不仅想象着午睡的美好,而且醒来时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去面对那微弱但却是春日活力的东风。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天里追求的一种闲适与自得。它不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美好和生命节奏的理解与享受。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滩上

云在高天月在波,两层清影照长河。

重来烟树情何限,独宿孤篷恨自多。

万丈落星惊角枕,数声流水冷轻罗。

临风欲咏心先折,空绕渔舟夜听歌。

(0)

湖上白莲十首·其十

蒹葭何复赋苍苍,种玉花开玉一堂。

金采亦能传太素,淡云依旧拥孤芳。

雌黄口里从今说,红紫场中只自忙。

何似沧洲思洗耳,清风吹遍五湖香。

(0)

过静莲女庵

地閒茆屋似仙家,两度停车忆岁华。

满院磬声翻贝叶,半空人语散天花。

新秋入竹初闻雨,积□生泉晚试茶。

便欲徘徊共吟赏,绿杨门外已归鸦。

(0)

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其一

风雨潇潇暮,扁舟下郢门。

言辞紫薇省,归卧梅花村。

山好仍当户,溪深别作源。

不知芳径竹,几处长龙孙。

(0)

观射呈袁仲符给谏

绣旗飐地彤云飘,健儿两翼捲春潮。

小麾传鼓催呈技,猿臂齐将白羽调。

沙场飒飒起风雨,怪石棱棱皆饮羽。

一声霹雳震江门,江涛敛怒翻身去。

使君技痒禁不得,五石雕弧一手擘。

垂杨叶尽雕翎风,不眩车轮眼中虱。

按方踌躇新月却,箙底忽归还跃跃。

抽向山阴猿母惊,累累九日天边落。

(0)

秋夕王潜父李参寰见过

露薄高梧秋气清,悲歌相对夜云惊。

嵚崎可笑者王子,天下有心人李生。

长策互从囊里探,宝刀时向膝前横。

角声吹落城头月,北望关山无限情。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