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书金丹诗·其四虎》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常类(cháng lèi)的意思:
指一般的物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且瑞物皆起和气而生,生於常类之中,而有诡异之性,则为瑞矣。”《后汉书·郦炎传》:“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
画虎(huà hǔ)的意思:指只会模仿前人的技能,却无法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猛兽(měng shòu)的意思:指凶猛的野兽。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求实(qiú shí)的意思:追求真实,注重实际,不虚假或虚幻。
伊谁(yī shuí)的意思:指不知道是谁。
画虎不成(huà hǔ bù chéng)的意思:形容画虎添彩的本意,却画得不像,反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比喻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许有壬所作的《理宗书金丹诗》第四首,以"虎"为主题。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首句"画虎不成常类狗",意指模仿或描绘事物时,往往不能准确传达本质,结果可能变得南辕北辙,这里暗指某些人试图模仿高难度的事物却效果不佳,只能像狗而非真正的虎。次句"伊谁画狗却如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反差,指出有人在描绘狗时反而画得像狮子般威猛。
后两句"世方取貌不求实,猛兽满山知不知"揭示了社会风气,人们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形态,而不去探究实质,即使猛兽遍野,也可能视而不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虚名浮华,忽视实际价值的忧虑,以及对社会认识肤浅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某些弊端,具有一定的警世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