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自有毁,举大须略细。
去恶虑伤恩,存恶忧害义。
徒有仁者心,殊无仁者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答人书言》,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处世哲学。首句“无位立事难”表达了在没有权位的情况下做事不易,强调了地位的重要性;“逢时建功易”则指出在有利时机下更容易建立功业,暗示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接下来,“求全自有毁,举大须略细”告诫人们追求完美往往会招致批评,处理大事时需要兼顾细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去恶虑伤恩,存恶忧害义”进一步阐述,过于严苛地摒弃恶行可能会伤害人际关系,而纵容恶行又会违背道义,强调了平衡与适度的处理方式。
最后两句“徒有仁者心,殊无仁者意”揭示了仅有仁慈之心而不付诸行动的局限,真正的仁者不仅要有爱心,还要能将善行落实到实际中。整首诗寓含了对道德实践和智慧选择的深刻见解。
皇天分四序,代谢无时休。
昔人抱孤念,感此成清游。
迥眺曾城皋,朗咏斜川流。
岁月今几许,长波没轻鸥。
眷言抚佳辰,荒寻靡遗丘。
且复置往事,及兹命高俦。
纵策聊并欢,飞觥起相酬。
未知千载下,亦记此日不。
商歌有遗音,林乐无馀忧。
但得长如此,吾生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