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洒还稀,江云湿更低。
不愁吴水阔,惟恨楚山迷。
渐看晴景好,可得溷涂泥。
这首诗描绘了久雨后的江边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江面的朦胧与湿润,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波动。
首联“江雨洒还稀,江云湿更低”,开篇即以“江雨”、“江云”点明地点与天气,通过“洒还稀”、“湿更低”的动态描写,营造出雨后江面特有的湿润与朦胧感,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不愁吴水阔,惟恨楚山迷”,转而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主观感受。诗人不为广阔的水域所忧虑,却因连绵的山峦遮挡视线而感到遗憾。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感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颈联“野鹤思高举,林乌慕稳栖”,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渴望自由飞翔的野鹤与向往安稳栖息的林中乌鸦,通过这两种动物的不同选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诗人向往自由与高远;另一方面,又对现实中的安稳有所眷恋。这种内心的冲突,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丰富。
尾联“渐看晴景好,可得溷涂泥”,在描绘雨后逐渐显现的晴朗景色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随着雨过天晴,诗人似乎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不再被泥泞所困扰,充满了希望与新生的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江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与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天汉南通颍水清,新恩监郡赴官荣。
数舟旗鼓家人喜,两岸壶浆父老迎。
暂试吏能收治绩,蚤闻时誉伏朝缨。
十年京国同游者,何日如君补外行。
思涌如倾潮汐池,才高早契圣明知。
省中一语开天意,江表三年得吏师。
通旧辱投文举刺,可人欣对费袆棋。
更观丽句贻初学,岂谢韩公荐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