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顿里十首·其九》
《临顿里十首·其九》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汩汩泉通圃,萧萧柳映门。

折花摇树影踏藕莲根

饥鸭呼归舰,新蚕试浴盆

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石(gāo shí)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汩汩(gǔ gǔ)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连续不断地响起。

莲根(lián gēn)的意思:比喻人的美德或者品质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为外界所知。

树影(shù yǐng)的意思:指树木投下的影子,比喻隐藏着真相或隐含着某种事物的迹象。

踏藕(tà ǒu)的意思:踏藕是指走在荷叶上,脚步轻盈,不沾泥水。引申为行走时小心谨慎,避免触碰到不该触碰的事物。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摇树(yáo shù)的意思:摇动树木,寻求树上的果实。比喻通过努力争取,不断尝试,以获得成功。

浴盆(yù pén)的意思:形容非常宽大、宽容的胸怀。

郁林(yù lín)的意思:郁郁葱葱的森林,形容树木茂盛、繁荣昌盛的景象。

郁林孙(yù lín sūn)的意思:指人才济济、杰出的后代。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临顿里十首(其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景象。首句“汩汩泉通圃”以泉水流淌的声音和流动的形象,展现了田园的生机与活力,泉水滋养着园中的作物。接下来的“萧萧柳映门”则通过柳树的轻柔摇曳和门前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恬淡的乡村氛围。

“折花摇树影”描绘了农人或孩童采摘花朵时,树影婆娑的动态画面,富有生活情趣。而“踏藕损莲根”则细腻地刻画了夏日采藕的情景,透露出农事的繁忙和自然的和谐。

“饥鸭呼归舰”通过饥饿的鸭子呼唤同伴归巢,展现了动物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屋前高石在,知是郁林孙”,通过屋前的高石,暗示了这个地方曾属于郁林孙,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先人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忆。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句·其二

琴心自误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0)

雨夜读陆放翁集

炉冷童吹火,山房夜黯然。

湿薪添茭爇,苦茗带芎煎。

灯暗潇江雨,诗吟笠泽烟。

老仙何处去,搔首吊尘编。

(0)

送欧阳平仲起郁林教官·其一

快把诗书洗瘴茅,雕题墨齿尽同胞。

天涯那得随衿佩,试借升堂讲义钞。

(0)

次韵熊云瀑秋夜见寄·其二

叫彻苍梧望八荒,暮云秋客各凄凉。

此情未许旁人会,愁绝中庭月一方。

(0)

跋巨然晓意图

秋曙已生白,朝暾尚潜红。

是时天地气,正在贞元中。

千峰虽历历,众树犹濛濛。

群动又将作,平秩一日东。

洒然人欲尽,天理将昭融。

静窗自展玩,妙处谁能穷。

(0)

呈刘秋圃

十年江上理丝纶,此日桐城喜见君。

造化由来穷我辈,俗儒安得与斯文。

人间腥腐荃俱化,圃内宽閒菊自芬。

万里秋天愁不尽,取将风月与谁分。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