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北平(běi píng)的意思:北平是指北方的平原地区,也指平和安宁的状态。
拂云(fú yún)的意思:拂云是指轻轻触摸云彩,比喻能力高超或者成就非凡。
护塞(hù sāi)的意思:指保护边疆,防御外侮。
降城(jiàng chéng)的意思:指攻克敌方的城池,使其投降或被占领。
受降(shòu xiáng)的意思:接受敌方投降或认输。
虚语(xū yǔ)的意思: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云祠(yún cí)的意思:云祠是指在高山之巅建造的寺庙或祠堂,比喻地位高峻、不可攀登。
受降城(shòu xiáng chéng)的意思:指接受敌方投降的城市或地点。
- 注释
- 护塞:守卫边疆。
宁须:必须。
右北平:古代地名,今北京附近。
拂云祠:纪念或祭祀之地,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个投降事件有关。
受降城:接受敌军投降之城。
谁知:谁能料到。
此志:这样的壮志。
成虚语:最终成为空谈。
白首:头发花白,指年老。
灯前:灯下。
听雁声:听着大雁的叫声。
- 翻译
- 守卫边疆必须在右北平,拂云祠就是那接受投降的地方。
谁能料到这样的壮志最终成为空谈,我在白发苍苍时独自对着灯光听雁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边关守卫者的感慨,他们守护边塞,期望能安定和平,但现实却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护塞宁须右北平"描绘了戍边将士坚守职责,期望能在右北平(古代地名)一带维护边疆安宁;"拂云祠是受降城"则借拂云祠(可能指代某座象征投降的建筑)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不易。
然而,"谁知此志成虚语"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他感叹这些守卫者的付出并未换来长久的和平,他们的壮志成了空谈。"白首灯前听雁声"以个人的孤独情境作结,描绘出老去的将领在夜晚独坐,只能听见雁鸣,寓言了战事未息,功业无成的寂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戍边将士的敬佩,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别弟妹
聚首既云乐,每忧分手时。
分手忽在即,离思何可支。
堂上白发亲,容颜日以衰。
大人虽强饭,辛苦独自持。
慈母况抱病,常藉药饵资。
荏苒卅八年,骨肉长相随。
一旦欲暌隔,恋恋不忍辞。
视彼投林鸟,回翔绕故枝。
嗟余独远行,何日重牵衣。
举头见明月,哑哑慈乌啼。
溪流为呜咽,花影亦离披。
弟妹设酒筵,殷勤劝一卮。
举盏属弟妹,挥泪重致词。
游子日以远,亲心日以悲。
承欢慎朝夕,步履谨持维。
亲身日以康,子心日以夷。
千里虽去远,魂梦常相依。
丁宁再三属,不必问归期。
努力事高堂,慎莫说相思。
《留别弟妹》【清·张䌌英】聚首既云乐,每忧分手时。分手忽在即,离思何可支。堂上白发亲,容颜日以衰。大人虽强饭,辛苦独自持。慈母况抱病,常藉药饵资。荏苒卅八年,骨肉长相随。一旦欲暌隔,恋恋不忍辞。视彼投林鸟,回翔绕故枝。嗟余独远行,何日重牵衣。举头见明月,哑哑慈乌啼。溪流为呜咽,花影亦离披。弟妹设酒筵,殷勤劝一卮。举盏属弟妹,挥泪重致词。游子日以远,亲心日以悲。承欢慎朝夕,步履谨持维。亲身日以康,子心日以夷。千里虽去远,魂梦常相依。丁宁再三属,不必问归期。努力事高堂,慎莫说相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867c694d632a2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