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大衣(dà yī)的意思:大衣是指厚重的外套,也可以比喻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真实情况。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晶晶(jīng jīng)的意思:明亮、清澈、闪耀的样子
空王(kōng wáng)的意思:形容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只有虚名和威望的人。
离身(lí shēn)的意思:离开身体,指人或事物与身体分离。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素练(sù liàn)的意思:指平时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训练。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有情(yǒu qíng)的意思:指有感情、有情义。
众色(zhòng sè)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颜色。
- 翻译
- 我有一件大衣,非同寻常的布料。
各种色彩无法染上,明亮如洁白的丝绸。
裁剪时无需刀具,缝制时无需针线。
我常随身携带,却无人能察觉。
无论寒暑,这件大衣都能抵挡,对有情众生都给予庇护。
如来持有这件大衣,直接步入空王宫殿。
- 注释
- 大衣:指佛教中的法衣,象征佛法无边。
世间绢:普通世俗的布料。
晶晶:形容光洁明亮。
素练:白色的细绢。
不用刀:象征无须外在形式的改变。
不用线:象征无须世俗的束缚。
自不见:别人看不见,暗示其无形无相。
三千世间:佛教中用来形容世界的广阔无垠。
寒暑:比喻人生的苦难和欢乐。
悉覆遍:全面覆盖,无所遗漏。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尊者。
空王殿:佛教中的重要圣地,象征智慧和解脱。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杂句(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衣喻道的佛教诗歌。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 这两句话表明这个“大衣”不是普通的丝织物品,而是超脱于俗世之物。这里的“大衣”隐喻着佛法或真理,是超越凡尘的精神寄托。
“众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练。” 描述这件“大衣”无法被世间的各种欲望和烦恼所污染,它保持纯洁,就像未经染色的白绸那样清澈明净。
“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 这两句强调这件“大衣”的神圣与非凡,不需要世间的工具去制作和修补,它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范围。
“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 诗人总是随身携带着这种精神寄托,但有的人即使身处同一空间也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这反映出佛法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呈现。
“三千世间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 这句话表达了这件“大衣”的普遍性和包容性,它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保护一切生命,不论是无情之物还是有情众生,都能得到它的庇护。
“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 最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了这件“大衣”实际上代表的是佛法或菩萨的智慧和力量。诗人通过这一象征性的行动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追求与崇敬,以及通过这种精神力量达到超脱世俗、进入圣洁境界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大衣”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包容万象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许柏溪惟一
长风吹飞藿,蜻蛚吟野草。
流光速代谢,兴怀令人老。
游子中夜起,悠悠酣且歌。
明月委清照,江湖秋涉多。
岂无临淄鱼,亦有邯郸酒。
怀古招王孙,登高重回首。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
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
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
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
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
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
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
黔娄不盖体,延陵有遗悲。
层阿翳寒树,平楚暧希微。
帷㡛衣广柳,缟冠涕如縻。
水从章江去,云绕楚山飞。
已矣如有闻,斯文不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