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浪(bái làng)的意思:指海浪翻腾、波涛汹涌的景象。
标白(biāo bái)的意思:指明事实真相,不加掩饰或隐瞒。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层级(céng jí)的意思:指事物按照一定的等级或层次进行排列和划分。
潮头(cháo tóu)的意思:指潮水的最前头,也比喻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或事物的最先进状态。
登眺(dēng tiào)的意思:指登高远望,眺望远处景色。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孤尖(gū jiān)的意思:指孤独、孤立无援的状态。
海客(hǎi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在外地居住的人。
客船(kè chuán)的意思:指前往远方的船只,也比喻远行的人。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通海(tōng hǎi)的意思:通达海内外,广泛传播
- 注释
- 三百有馀年:历经三百多年。
潮头:潮汐。
不敢颠:不敢轻狂翻腾。
孤尖:孤独的尖峰。
标:插入。
白浪:白色浪花。
层级:层层。
青天:青色天空。
铃:山铃。
隔:穿透。
山僧呗:山中僧人诵经声。
灯通:灯火照亮。
海客船:海上船只。
老来:垂暮之年。
登眺:登高远望。
眼:眼睛。
不道:未曾觉察。
步难前:前行的脚步已艰难。
- 翻译
- 历经三百多年,潮汐仍不敢轻狂翻腾。
孤独的尖峰直插白色浪花,层层向上直至青天。
山中的僧人诵经声透过山铃回荡,海上的船只灯火在远方闪烁。
垂暮之年我依然登高远望,未曾觉察前行的脚步已艰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六和塔的壮观景象及诗人对其历史悠久、巍峨雄伟的赞叹。"三百有馀年,潮头不敢颠"表达了六和塔建造年代久远,即使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潮水也似乎敬畏这座古塔,不敢逾越。"孤尖标白浪,层级上青天"则形象地描绘了塔的轮廓,它如同一支笔直指云霄,层层叠起直达蔚蓝的天际。
接下来的"铃隔山僧呗,灯通海客船"生动展现了六和塔所处环境与人文活动。铃声穿过山林,是隐居于此的僧侣在诵经,而灯光则连接着远方海上的客船,这不仅映射出当地的佛教文化,也反映了其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老来登眺眼,不道步难前"表达了诗人年纪渐长时再次攀登六和塔,俯瞰远望的心境。尽管身体可能已经不如从前灵活,但诗人依旧不畏艰险,因为心中对这座古塔的敬仰之情驱使他要亲自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枯庵歌送匡云上人还庐山
问枯庵,杳何许。曷名枯,有何意。
云在匡庐之巅,乱峰深处。千重云,万重树。
三级泉,向庵注。九叠屏,背庵竖。
主人习静而坐枯,心似寒炉灰,身如槁木株。
方丈大于斗,趺跏十载馀。
庵中无长物,一瓶一钵兼木鱼。
不点玉莲灯,山月遥相照。
不爇旃檀香,山烟常袅袅。
不钟不磬不梵呗,泉声鸟声自叫啸。
颇类巢父巢,又似壶公壶。
有石任名悟,有谷堪名愚,坐来枯寂一念无。
忽然粘壁蜗,化为云出岫。
芒鞋踏遍粤闽天,此心元属亡何有。
数枝松偃旧房前,猿愁鹤怨私自怜。
虽然去住本随缘,老去却忆庵中眠。
别我西归将有日,细语灯前宵促膝。
自言此别戒云游,坐烂绳床终不出。
赠吾诗,索我律。
离情黯黯上河梁,只履孤筇态萧瑟。
我笑匡公何太憨,妄认汝为汝,妄认庵为庵。
四大是幻形,可北亦可南。
天地一蓬庐,何处可恋耽。
汝去无所去,我别无所别。
两心冷似水,不为临歧热。
公看庵外月明时,罗浮与庐岳,两点在玻璃。
同居佛界中,芥子藏须弥。汝我相聚何曾离?
我闻竹林寺,空相但现影。
譬彼阿闪国,谁能涉其境?
请公置庵空相中,金绳有路西方通,我也行坐常同公。
《枯庵歌送匡云上人还庐山》【明·邓云霄】问枯庵,杳何许。曷名枯,有何意。云在匡庐之巅,乱峰深处。千重云,万重树。三级泉,向庵注。九叠屏,背庵竖。主人习静而坐枯,心似寒炉灰,身如槁木株。方丈大于斗,趺跏十载馀。庵中无长物,一瓶一钵兼木鱼。不点玉莲灯,山月遥相照。不爇旃檀香,山烟常袅袅。不钟不磬不梵呗,泉声鸟声自叫啸。颇类巢父巢,又似壶公壶。有石任名悟,有谷堪名愚,坐来枯寂一念无。忽然粘壁蜗,化为云出岫。芒鞋踏遍粤闽天,此心元属亡何有。数枝松偃旧房前,猿愁鹤怨私自怜。虽然去住本随缘,老去却忆庵中眠。别我西归将有日,细语灯前宵促膝。自言此别戒云游,坐烂绳床终不出。赠吾诗,索我律。离情黯黯上河梁,只履孤筇态萧瑟。我笑匡公何太憨,妄认汝为汝,妄认庵为庵。四大是幻形,可北亦可南。天地一蓬庐,何处可恋耽。汝去无所去,我别无所别。两心冷似水,不为临歧热。公看庵外月明时,罗浮与庐岳,两点在玻璃。同居佛界中,芥子藏须弥。汝我相聚何曾离?我闻竹林寺,空相但现影。譬彼阿闪国,谁能涉其境?请公置庵空相中,金绳有路西方通,我也行坐常同公。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2767c6b5e8dc11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