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再用韵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首句“厌趋朝市元无梦”,直接道出他对尘世喧嚣的疏离,连梦境都不愿涉足于繁华的朝市。次句“惯处山林似有情”,则描绘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亲近,仿佛山林之间充满了情感与生机。
“圆觉楞严俱不解”一句,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佛教中的圆觉(即圆满觉悟)和楞严经(一部佛教经典)未能深入理解,暗示他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宗教追求。最后,“维摩会下一书生”以维摩诘居士(佛教人物)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为读书人,却更倾向于如维摩诘般超脱世俗,过着简单而有情味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杂兴十五首·其十三
纤纤兰蕙甲,青青杨柳丝。
草木有春华,园林竞芳时。
妆点贵铨次,高下有推移。
连畛已端修,茅蹊尽平治。
雕栏被丹雘,文甃合琉璃。
穿薄启萦迂,拍堤汎涟漪。
安排红药树,映带牡丹枝。
蔓草既诛锄,秋荣亦芟夷。
碧芦断修干,丹蓼剪芳蕤。
苞杞散不收,丛菊弃如遗。
芦蓼尚云可,杞菊或未宜。
神功著西河,嘉声蔼东篱。
朱实照金鼎,黄华登玉卮。
暄凉虽异序,荣秀各有期。
商飙掠春丛,摧折谁能支。
西风
西风一夜飕飕动,冷触病身增疾痛。
卧听促织不成眠,起望明星还内讼。
十年客路过秋色,五亩故园停岁种。
学如观海祗自奇,文似屠龙竟谁用。
情知至足在饱煖,何事低心随荐贡。
桀溺从初岂有官,接舆却是能歌凤。
今虽未借邯郸枕,昔曾屡叹南柯梦。
哿矣归哉有近期,会将物我分轻重。
麻姑山诗.道法堂检点三帝御书
日脚退前楹,崇堂豁明净。
缣缃出百函,翰墨睹三圣。
舒张溢墙壁,灿烂累签㡠。
鸾龙交飞翻,金石避坚硬。
毫无半分弱,大至袤丈劲。
真行体兼精,篆籀法毕正。
篇章入题写,作者一何幸。
伟哉天纵能,岂谓学成性。
名山遍藏蓄,终古得辉映。
墨客徒醉心,黄冠荷覃庆。
尝思八世主,覆焘足仁政。
诗书所敷扬,乃独蔑此命。
将非史官略,纪叙非尽并。
不然天日资,肯特记名姓。
或应淳古治,不以馀艺竞。
肤浅难考评,随群但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