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全吴日,从禽耀甲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禽(cóng qín)的意思:指从禽鸟身上得到启示或教诲。
地变(dì biàn)的意思:指天地变化,万物生成和消亡的自然规律。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日下(rì xià)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声誉下降,形容衰落或败落。
柔桑(róu sāng)的意思:形容人柔弱而坚韧,如同桑树一样能够屈曲而不折断。
山坡(shān pō)的意思:指山的斜坡。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一目(yī mù)的意思:一眼就能看清楚,形容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张罗(zhāng luo)的意思:指为了某个事情而忙碌、筹备、安排。
- 翻译
- 从前在全吴的日子里,我跟随猎物炫耀武力。
曾经乘坐百辆车满载羽毛,目光如网捕捉猎物。
土地变得适宜种桑,原野上杂草丛生。
怀念的人再也见不到,只有夕阳余晖洒落山坡。
- 注释
- 昔:从前。
在:在。
全吴:古代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日:日子。
从禽:跟随猎物。
耀:炫耀。
甲戈:古代的武器,甲指铠甲,戈指长柄武器。
百车:很多车辆。
尝:曾经。
载:装载。
羽:羽毛,可能指鸟羽用于装饰或狩猎。
一目:目光。
旧:过去。
张罗:张开罗网捕猎。
地变:土地变化。
柔桑:柔软的桑树,代指适合种植桑树的土地。
在:存在。
原荒:原野荒芜。
蔓草:蔓延的野草。
思人:思念的人。
无复:不再。
见:见到。
落日:夕阳。
下山坡:落下山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在全吴时期跟随吴王狩猎的场景。首句“昔在全吴日”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那段时光的辉煌与荣耀。接着,“从禽耀甲戈”形象地展现了吴王及其队伍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狩猎的壮观场面。“百车尝载羽,一目旧张罗”进一步描绘了猎物众多和组织有序的情景,体现了当时打猎活动的规模和技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变迁,“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多”,昔日的猎场如今已不再是金戈铁马之地,取而代之的是田园风光,桑树成荫,野草丛生。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以夕阳西下、山丘静默的画面收尾,渲染出一种寂寥落寞的气氛,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华亭吴王猎场的今昔对比,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李映碧先生·其三
向歆嗣经学,彪固续《汉史》。
世业重兰台,千秋谁继美。
先生令子贤,载笔石渠里。
文藻曜朝华,持论平如水。
众人惊未闻,庭训实尔尔。
余也衰朽姿,追随愧迂鄙。
南望东海滨,丹霞明若绮。
愿言从执鞭,厕身堂庑底。
恨无鸿鹄翼,翻飞平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