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陈 履 常 宋 /张 耒 劳 苦 陈 夫 子 ,欣 闻 病 肺 苏 。席 门 迁 次 数 ,僧 米 乞 时 无 。旨 蓄 亲 庖 急 ,青 钱 药 裹 须 。我 场 方 不 给 ,何 以 絷 君 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给(bù gěi)的意思:不给意味着拒绝、不给予,不愿意给予某人某物或某种帮助。
次数(cì shù)的意思:指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劳苦(láo kǔ)的意思:指过着艰苦辛劳的生活,形容辛勤劳动。
迁次(qiān cì)的意思:迁次指的是迁移、改变次序。多用于形容位置、顺序或次序的变动。
席门(xí mén)的意思:指受到邀请或请客人时,坐在门前的座位上,表示受宠待遇或地位尊贵。
药裹(yào guǒ)的意思:指用药物包裹或涂抹在伤口上,以治疗伤病。
旨蓄(zhǐ xù)的意思:指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的蓄谋。形容人思虑周详,计划有条理。
- 翻译
- 向您这位辛劳的先生致敬,欣喜得知您的肺病已有所好转。
您的住所简陋,频繁搬家,有时连僧侣的米粮也难以乞求。
珍贵的食物需要尽快亲手烹饪,青钱买药是必须的。
我家的供应尚且不足,又怎能挽留您的马匹呢。
- 注释
- 劳苦:辛苦劳累。
陈夫子:尊敬的先生。
病肺苏:病情好转。
席门:简陋的居所。
迁次:频繁搬家。
僧米:僧侣的食物(通常指米粮)。
时无:时常没有。
旨蓄:珍贵的食物储备。
亲庖:亲手烹饪。
急:紧急。
青钱:铜钱,古时常用货币。
药裹:药包。
须:必需。
我场:我家。
不给:供应不足。
何以:怎能。
絷君驹:挽留您的马匹(比喻挽留您)。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赠陈履常》。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朋友陈履常表达关心和慰问之情。
"劳苦陈夫子,欣闻病肺苏。" 这两句表明诗人得知陈履常的病情有所好转,因此感到非常高兴。在古代,人们对于疾病的痊愈往往充满期待,这里“劳苦”二字可能暗示陈履常在生病期间经历了不少痛苦。
"席门迁次数,僧米乞时无。"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个贫困的场景,其中“席门迁次数”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僧米乞时无”则表现出物资的匮乏。这里诗人通过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陈履常的处境感到同情。
"旨蓄亲庖急,青钱药裹须。" 这两句强调了送去的药材是急需的,并且用“青钱”来形容药物,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朋友病中困顿的关怀之意。
"我场方不给,何以絷君驽。"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为陈履常提供更多帮助的无奈和歉疚。在这里,“我场”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经济状况,而“方不给”则说明在当时情况下,诗人难以承担更多的赠予。最后一句“何以絷君驽”用了“絷”字,这里有束缚之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病愈后的关切,以及在物资匮乏中难以尽展关怀的无奈。这样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困境中的朋友所能提供的精神支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自毛口宿花堌
盘江在枕下,伸脚欲踏河塘堠。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