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喜晴多,乃因夏雨频。
遑敢忘惕虞,益惟凛敬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七月朔日作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首句“去岁喜晴多,乃因夏雨频”,回顾去年,因为夏季雨水充沛,阳光充足,使得农作物生长良好,收获丰富。接着,“今岁喜晴少,却为期依旬”则转向今年,虽然阳光较少,但依然充满希望,期待着按照农时行事,能够获得好收成。
“与与遍高下,华黍香风匀”描绘了丰收景象,无论是高山还是低地,到处都是金黄的稻谷,香气四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
“西成谅可望,稍足慰吾民”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的期待,相信这将足以抚慰广大民众的心,带来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最后,“遑敢忘惕虞,益惟凛敬寅”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谨慎态度和对职责的敬畏之心。即使丰收在望,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敬畏之心,确保民众的生活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农业颂歌。
平生栖息地,往往旋修筑。
为怜双净眼,不肯受羁束。
官居凿小轩,容膝盖已足。
于焉得逍遥,内视聊自牧。
廓廓乾坤大,冥冥鬼神服。
是心不违仁,如种五谷熟。
乃知穷且贱,未必不为福。
朋僚饷新诗,句法惊小陆。
秀色增云山,荣光发林木。
何妨曳杖来,斯乐未敢独。
清谈可以饱,岂但蠲烦促。
非必酒与肴,佳客始能速。
山脚清江转,岩腰细路通。
飞泉忽溅雨,阴壑自吟风。
寺隐烟云里,人行竹柏中。
野僧无个在,幽鸟为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