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寒长作燐,树蠹半流脂。
未睹铭功鼎,空传护敕碑。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内官坟祠》描绘了一座寂寞的内官祠堂,暗示了曾经显赫的内廷官员如今已被遗忘。"天恩不在滋"表达了对昔日恩宠不再的感慨,祠堂中的死者陵墓荒凉,只有磷火闪烁,树木蛀蚀,象征着衰败与腐朽。"未睹铭功鼎,空传护敕碑"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内官生前未能留下实质性的功绩,仅有的纪念是空洞无物的碑文。最后两句"遭逢固应有,王制恐非宜",诗人认为他们的遭遇或许是必然,但这样的制度安排可能并不恰当,暗含对宫廷权力过度集中和对底层官员命运的反思。整体上,这首诗以祠堂为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历史变迁与权力伦理的主题。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