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游乡有感》
《过游乡有感》全文
明 / 戚继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勒马游乡乡思催,十年不上望乡台。

明时愁负余双鬓,谁问陵阳三献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上(bù shàng)的意思:不上表示不达到或不上升到某种程度或水平。

勒马(lè mǎ)的意思:指停止马匹前进,比喻及时制止错误行为或阻止事情发展。

陵阳(líng yáng)的意思:指心胸开阔,气度高远,不受小节拘束的品质。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三献(sān xià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敬意或谦逊,而多次献上自己的贡献或供奉。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乡思(xiāng sī)的意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的意思: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路过故乡游乡时所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忠诚。

首句“勒马游乡乡思催”,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至故乡,心中涌起的强烈思乡之情。一个“催”字,生动地表现了思乡情绪的急切与强烈,仿佛思乡之情如同急促的鼓点,催促着诗人的心跳。

次句“十年不上望乡台”,表达了诗人离家已有十年之久,未能回到故乡,站在望乡台上遥望家乡的情景。这句中的“十年”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亲人无尽的思念。

第三句“明时愁负余双鬓”,在描述诗人身处清明时代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忧虑和自责的情绪。诗人担心自己年华已逝,岁月不待人,可能无法再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辜负了这个太平盛世。这里的“愁负”二字,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责任的深切担当。

最后一句“谁问陵阳三献来?”引用了古代传说中陵阳子明三次献策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支持他为国效力的心愿。同时,这句话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抱负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在国家与个人情感之间所面临的复杂心情,以及他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
戚继光

戚继光
朝代:明   字:元敬   号:南塘   籍贯:山东登州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看雪

去年腊前不见雪,今年子月见飞花。

凭谁说向林和靖,莫把梅花擅作家。

(0)

送友人之蜀川

山上于今复有山,亲闱宛在白云间。

江帆直上五千里,秋水初生十八滩。

谢豹叫云魂魄苦,楚娥啼竹泪痕斑。

相思若有平安信,寄与明年春雁还。

(0)

望海

元气洪濛混太虚,天吴簸荡撼坤舆。

千年木石劳精卫,百谷波流会尾闾。

月下明珠蛟女泣,云中飞观羽人居。

秋风吹老珊瑚树,不见麻姑锦字书。

(0)

寒潭渔隐

浪迹江湖作散人,碧潭霜冷见潜鳞。

芦华织被长眠雪,荷叶裁衣不涴尘。

载酒几回寻贺老,画图何处访玄真。

自今已是成嘉遁,莫向桃源别问津。

(0)

双瓜图二首为瞿长史赋·其一

开图好似吴兴笔,爱与青斑为写生。

中有周诗千古意,子孙蕃大更才名。

(0)

次韵俞东村见示四首·其二忆弟季明

池塘春草梦依依,明月清风半掩扉。

今夜灯花何太喜,多应洱海有书归。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