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山磬静,洞口白云深。
偶见鹤飞出,天坛忽在林。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当空(dāng kōng)的意思:指人物的地位或权力被剥夺,失去控制或失去影响力。
风度(fēng dù)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和风采,表示人的举止文雅、得体。
口白(kǒu bái)的意思:口头上说的话;言辞;言语。
流通(liú tōng)的意思:指货物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交换的状态。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水流(shuǐ liú)的意思:指水的流动。
天坛(tiān tán)的意思:天坛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宗教建筑,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在成语中,天坛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或者纯洁的心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寻访道人的过程与心境。首句“一声山磬静”以山寺中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寂静氛围,暗示了寻找者内心的平和与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接着,“洞口白云深”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与神秘,白云缭绕,仿佛将洞口与外界隔绝开来,增加了探索的难度与期待感。
“偶见鹤飞出,天坛忽在林”两句,通过偶然间见到仙鹤飞出,引出了天坛的隐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喻了道家追求的仙境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鹤作为古代文化中的吉祥之鸟,象征着高洁与灵性,其出现无疑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圣与超脱。
“水流通涧药,风度隔窗琴”则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描绘。流水潺潺,药草随风摇曳,仿佛大自然自身便是一曲悠扬的乐章,而“隔窗琴”则暗示了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山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艺术的滋养。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美好关系的深刻感悟。
最后,“到此亮明月,当空持鉴心”两句,以明亮的月光作为收束,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景,更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澄明与纯净。月光如镜,映照着诗人的心灵,象征着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寻访道人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