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听雨》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听雨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花落伤春尽”,以花落象征着春天的消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接着,“今年不见春”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今年春天未能如愿欣赏的遗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的情绪。
“高楼连夜雨”,描绘了一幅深夜中高楼被连绵细雨笼罩的画面,雨声与夜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不仅是一场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雨声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倾诉,伴随着夜的寂静,更加清晰地回荡在空中。
最后一句“只为不眠人”,则揭示了诗人深夜听雨的真实原因——他因某种原因无法入眠,于是将这份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于窗外的雨声之中。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状态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他人、对世界的某种关怀或期待,或许是在为那些同样难以入眠的人寻找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更蕴含了对他人处境的理解与同情。彭孙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展现出深沉而又细腻的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说洄溪招退者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
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
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
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
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送从叔重赴海南从事
又从连帅请,还作岭南行。
穷海何时到,孤帆累月程。
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
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
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
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