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昭实剪商,诞也谊弗受。
矫矫继汉龙,夫岂称魏狗。
攸之扶宋倾,迥为宇文守。
二李起南北,慨焉捐其首。
于心岂尽纯,于道良无疚。
奉玺者何人,心死亦已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四十八首。诗中通过列举历史上多位名臣的忠诚与决绝,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对权势的深刻反思。
首句“晋昭实剪商,诞也谊弗受”,以晋昭公剪商为典故,引出对忠诚与背叛的讨论。晋昭公在位期间,曾试图削弱强大的卿大夫势力,但最终失败。这里借晋昭公的故事,暗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牺牲。
接下来,“麾下数百人,一一田横友”引用了田横的故事,田横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将领,他拒绝投降秦军,最终自杀。这里的“麾下数百人”象征着跟随者,而“田横友”则代表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
“矫矫继汉龙,夫岂称魏狗”对比了汉朝与魏朝的君主,前者象征着尊严与正义,后者则被视为卑微与屈辱。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推崇和对低俗行为的批判。
“攸之扶宋倾,迥为宇文守”提到的是历史上的两位忠臣,他们分别在宋朝和北周时期,面对国家危难,选择了坚守职责,体现了忠诚与勇敢。
“二李起南北,慨焉捐其首”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两位英雄李密和李元吉,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英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这里通过他们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
最后一句“于心岂尽纯,于道良无疚”表达了诗人对忠诚者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们虽然可能在情感上有所挣扎,但在道德上是无愧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忠诚、牺牲、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忠诚者的崇高敬意。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
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
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
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
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寄东篱。
惜别未催鹢首,追欢且醉蛾眉。
明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得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馀,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