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跸路(bì lù)的意思:
(1).谓古代帝王出行时,禁行人以清道。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 蚩尤 蹕路,风弭雨停。”《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深愿陛下清宫蹕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痛史》第二四回:“忽然一天传説 元 主回京,蹕路清尘,所有一切闲杂人等,俱要赶絶。”
(2).指帝王车驾行经之路。 唐 宋之问 《松山颂应制》:“尘销清蹕路,云溼从臣衣。” 清 龚自珍 《题虎跑寺》诗:“南山蹕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緑苔。”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七十回:“北狩经年蹕路长, 鼎湖 弓剑望 滦阳 。”春波(chūn bō)的意思:指春天的波浪,比喻春天的景色或春天的气氛。
分齐(fēn qí)的意思:分开平均。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滑笏(huá hù)的意思:形容人言辞圆滑,善于巧言令色。
莱芜(lái wú)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品德等出众、卓越。
来文(lái wén)的意思:指接收到的信函、文书等。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行来(xíng lái)的意思:行动起来,开始行动。
遥源(yáo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遥远。
一带(yí dài)的意思:一片区域,一片地方
乍看(zhà kàn)的意思:初次看到,一开始看到
支派(zhī pài)的意思:分支派别,指从一个大组织或集合中分出的小组织或派别。
舟鲛(zhōu jiāo)的意思:比喻人的才能高超,超越常人。
萑蒲(huán pú)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 鉴赏
此诗描绘了汶河两岸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首句“滑笏春波浴翠凫”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春日汶河上,滑腻的水面上倒映着翠绿的野鸭,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遥源萦缪接莱芜”则描绘了汶河源头蜿蜒曲折,最终与莱芜相连的壮丽景色。
“风光一带分齐鲁,支派千流汇港湖”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汶河的风光与历史背景相融合,暗示了汶河作为连接山东(齐鲁之地)的重要水道,其水流汇聚之处,不仅滋养了土地,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跸路乍看横螮蝀,舟鲛曾未守萑蒲”中,“跸路”指帝王出行的道路,“横螮蝀”比喻汶河上的桥梁,形象地描绘了汶河上桥梁的雄伟壮观。“舟鲛”可能是指汶河上的船只,“萑蒲”则是一种植物,此处或暗喻汶河两岸的繁荣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汶河在交通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行来文献邦知近,户有弦歌学有儒”表达了诗人对汶河流域文化繁荣的感慨。汶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的长河,它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使得这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家家户户都传唱着诗歌,培养出了众多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整首诗通过对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清乾隆皇帝对汶河及其周边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地方治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沈石田百鸭图
柳塘流水春沄沄,谁放百头花鸭群。
石田老翁真好戏,点染霜毫成锦云。
锦云历乱不可数,饮啄浮沈散还聚。
白莹翻令鸥鹭猜,綵鲜更被鸳鸯妒。
菰蒲剑芽一尺强,水香烟暖任回翔。
正怜身上无泥滓,安用人间觅稻粱。
洞庭之波连笠泽,深绿晴摇汉江色。
甫里先生得意时,自挈雕阑引文翼。
我家恰与天随邻,惯见毰毸弄碧粼。
就中亦有能言者,不取橐金惊使人。
题漫士为孟扬作山水图
龙门漫士真逸才,胸中丘壑何奇哉。
岚光晴翠海天曙,出云金碧芙蓉开。
遥看几处烟中树,云是王乔清隐处。
万壑松声客掩扉,数峰花雨僧归寺。
故人文学似前贤,结屋栖迟今几年。
多情远寄山中兴,匡庐天姥应徒然。
我亦平生爱山者,闻说兹山莫能写。
清风邈矣不可攀,萝月云泉梦良夜。
由百花溪登玉笥山
朝看山出云,春看云入笥。
山行若无蹊,恰有青童至。
指点绝壁间,仙台藏胜地。
藤枝匪易攀,屐齿犹可置。
日午闻鸡鸣,岩椒启金字。
出险坡渐平,划然人境异。
连峰涌下界,扑面耸层翠。
因过丹灶房,纵览紫微志。
白花雨外明,红果林间坠。
晚食供芋魁,晨铛倒茶匮。
坐久慵下山,踟蹰想真寄。
尘网讵得辞,幽期偶然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