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
《卜算子·其一元宵》全文
- 注释
- 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挂灯笼庆祝。
河边女:可能指河边的女子们,也可能象征着往昔的记忆。
蛾儿:比喻女子轻盈或形容女子如飞蛾般聚散不定。
番腔鼓:指外国或非本地的音乐风格,可能指元宵节的异域表演。
尊前:酒杯前,宴会上。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此处可能指宴会主人。
舞:此处可能指宴会中的舞蹈表演,以助兴。
- 翻译
- 不再是赏灯时,而是河边女子重逢。
常常是成群的蛾儿般女子走着,风一吹就散了。
十年的元宵节庆,耳边尽是异国的鼓声。
想知道酒杯前的太守是谁,起身在酒席前舞蹈。
-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卜算子·元宵》。诗中通过重现旧时场景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开篇“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两句,设定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境,点明了诗人的怀旧之心不在于物,而在于人。
“长是蛾儿作队行,路转风吹去。”这里的“蛾儿”指的是灯火,如同小虫一般跳跃,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元宵时节,人们围观花灯的情景。然而,即便是这种热闹非凡的场面,也被风吹散,只留下诗人孤独的回忆。
“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节令更替。在过去的十年间,每当元宵之夜,都能听到外国乐曲在空中回荡,这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异族音乐的赞赏。
最后两句“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则是诗人想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时代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里的“尊前”指的是过去的统治者,“太守”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者象征着一段历史时期的代表。而诗人通过起舞,希望能够与这段逝去的历史产生某种精神上的连接。
整首诗通过对旧事的回忆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未知的迷茫。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洪泽
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宵兼两日。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
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
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
细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