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堂(běi táng)的意思:指朝廷或官署的宫殿大堂,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古意(gǔ yì)的意思:指古代的意义、习俗或观念。
寒谷(hán gǔ)的意思:形容寒冷、荒凉的山谷,也比喻人的境遇困苦、孤寂。
或问(huò wèn)的意思:或者问询,表示不确定或有疑问。
凉风(liáng fēng)的意思:指清凉的风,也用来形容事物的情况好转。
门馆(mén guǎn)的意思:指门门户户,泛指各种建筑物。也用来形容机构、组织等。
南窗(nán chuāng)的意思:指官员、学者等在南窗下读书写字的场景,比喻勤奋好学,专心致志。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视听(shì tīng)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观察和听觉的感知能力。
肃肃(sù sù)的意思:庄严肃穆,肃立的样子。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幽独(yōu dú)的意思:形容人处于幽静孤独的境地
- 注释
- 日暮:傍晚时分,太阳落山的时候。
西北堂:指位于住宅西北方位的房间。
凉风:清爽的风。
脩木:高大的树木,这里形容树木修长美好。
著书:写作书籍。
南窗:朝向南方的窗户。
门馆:门户和庭院,泛指住宅。
肃肃:庄重、清静的样子。
苔草:青苔和杂草,这里特指长有青苔的草地。
延:延伸,蔓延。
古意:古老、古朴的意味或情趣。
视听:看到的和听到的,这里泛指感官体验。
或问:有人问,有的人询问。
余:我。
所营:所从事的事情,忙碌的内容。
刈黍:割黄米,黍是一种粮食作物,这里代指农事活动。
寒谷:寒冷的山谷,可能喻指条件艰苦的地方。
- 翻译
- 夕阳西下时分,我在西北的堂屋中,凉风吹拂,洗净了高大树木的尘埃。
我静坐在南窗前撰写书籍,门庭里常常保持着庄严清静的氛围。
青苔和绿草蔓延,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情趣,视觉与听觉都转向了幽深与孤寂。
有人问我日常忙些什么,我回答说收割黄米,前往那寒冷的山谷。
- 鉴赏
诗人以"日暮西北堂"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这里的“西北堂”可能是指一座坐落于西北方向的书房或亭阁,这个时刻,夕阳西下,光线柔和,带来了一丝凉意,而“脩木”则是用来形容树木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表现了秋天特有的清凉气息。
接着,“著书在南窗”,诗人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专注于写作,这里的“南窗”通常指的是一处明亮且温暖的地方,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多面南以接收阳光。这里强调了诗人的文学创作和对知识的追求。
“门馆常肃肃”,“门馆”是指书房或学堂,这里的“常肃肃”则传达了一种庄重、安静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于学习和思考的严肃态度。
“苔草延古意”,这里的“苔草”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延古意”则是说这些小草长满了古老的遗迹,带有古老的故事和情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怀念。
“视听转幽独”,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心境。这里的“视听”指的是看和听,“转幽独”则表示诗人的感觉逐渐变得孤寂和深远,好像与世隔绝,只剩下自己与自然的交响。
最后,“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在这样的氛围中,或许有人会问诗人你在做什么。诗人回答说我正在“刈黍”即割取野生的小米,准备过冬,而这个行为发生在“寒谷”,一个偏远且温度较低的地方。这表明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它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生活、知识和时间的一种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夏时甫晓山亭诗
夏君人中英,讷斋天下士。
襟期脩篁友,节操孤松比。
大书晓山扁,山色来棐几。
爱此朝气爽,未明揽衣起。
讷斋我妇翁,颇曾窥涯涘。
结交折辈行,逢人说夏子。
因读晓山吟,令我慨生死。
人世亦何为,仕宦聊尔尔。
孰知死不朽,香名垂千祀。
此人不复得,此诗谁能似。
时甫盍刻石,方山可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