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和情感。诗中“满目江山四望幽”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氛围,是在一个开阔的地方,可以看到四周的江山,这种景象给人的感觉是深邃而又神秘。紧接着,“白云高卷嶂烟收”则描绘出白云覆盖着远处的山峰,山间飘渺的烟雾被收拢,这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烘托出了诗人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情怀。
“日回禽影穿疏木”和“风递猿声入小楼”两句,通过对光线和声音的刻画,更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生动。太阳的光芒透过稀疏的树木,投射出斑驳陆离的影子,而远处传来的猿啼声,被风带入了诗人所居的小楼,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细微之音,通过诗人的感受和描绘,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远岫似屏横碧落”、“断帆如叶截中流”两句,则是对远处山峦和江水的描写。远处的山峦宛如屏障,横亘在那里,而碧绿的山谷则像是被切割开来。江上的帆船,有的则像是秋天落叶般,在江水中断裂、漂流,这些意象丰富多彩,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湖海的描写,以及日影、云烟、猿啼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但正是这种含蓄和深远,使得读者在领略这首诗时,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体会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拄杖子,最超绝。
到头到尾黑鳞皴,凛凛风生坚似铁。
同我行,共我歇。恣纵横,任拖拽。
搅动碧潭龙,打落天边月。
有时拄到千峰顶,千峰万峰俱迸裂。
有时撺入荒草中,潜藏影迹难分别。
芭蕉有屈无人雪,大随提起重漏泄。
而今老大懒扶持,信手拗来成两橛。